近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喻子牛帶領科研團隊,從2006年開始,與珠海騰龍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北海阿蚌丁海洋科技公司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的牡蠣遺傳育種工作。經過10年潛心研發,培育出適合于我國華南沿海養殖的牡蠣新品種“華南1號”,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獲得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為GS-02-004-2015)。
新品種“華南1號”是以牡蠣種間雜種(香港牡蠣♀×長牡蠣♂)個體與香港牡蠣速生品系(F4)個體回交獲得的回交一代(BC1F1)為基礎群,通過表型性狀與分子標記協同上選,以生長率作為指標,篩選出的生長快、鹽度適應范圍略高于香港牡蠣的牡蠣新品種。
華南1號”遺傳穩定性達96.7%;在相同養殖條件下,總體重較香港牡蠣提高17.1%,產量提高23.1%,并可在較高鹽沿海河口水域養殖(拓寬養殖區域鹽度約5ppt),適當擴大了現有養殖水域。適宜在我國廣東、廣西和海南北部等華南亞熱帶海域養殖。
華南沿海是我國牡蠣主要養殖區域之一,年養殖產量約占全國的30%;;牡蠣養殖也是廣東省最大的海水貝類產業,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產業地位。該新品種不僅僅為我國牡蠣養殖提供了一個優良品種,而且為華南牡蠣產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