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張洪本介紹,山東養豬產業歷經多年發展,目前已達到生豬存欄2800多萬頭,出欄4800多萬頭,豬肉產量397萬噸,成為生豬出欄、存欄居全國第四位的生豬養殖大省。質與量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浪潮的推進,山東生豬產業也同樣面臨轉型再升級的壓力,產業再發展迫切需求做好養殖端與屠宰環節的銜接以及屠宰環節與消費環節的銜接。

長久以來,屠宰企業與養殖戶博弈激烈,供給與需求的矛盾被不斷放大,以至于屠宰企業與生豬養殖企業一般都面臨生存難關。張杰表示,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量走勢整體發生了變化,較以往不同(2009年至2014年,每年2月份屠企屠宰量達到最低點,3月份開始上升,直至第二年1月份達到最高點,周而復始),2015年第二季度屠宰量沒有反彈,反而持續下降,到8月份才探底。而今年1-3月份,全國2937個規模屠宰企業屠宰量環比下降7.59%,同比下降2.49%.據農業部屠宰技術中心統計,全國前5名的屠宰企業中就有3家屠宰量出現不同程度地下滑,說明大型、超大型屠宰企業的生存也不容樂觀。

作為屠宰企業代表,馬國洪表示,屠宰企業并沒有養殖戶口中所說的那么"賺錢".隨著屠宰產業的成熟和發展競爭,豬肉屠宰企業毛利已經從2011年的5.3%下降到2014年的3.14%,再加上毛豬成本占比上升,人工成本、能耗成本、管理成本上漲,生豬屠宰利潤率由3.06%下滑到-0.87%,全國近萬家屠宰企業平均產能達產率不足50%,已處于虧損狀態。

而長期博弈也使豬肉質量安全形勢緊迫。張杰表示,今年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病害豬無害化處理量下降16.7%,病害豬無害化處理量占生豬屠宰總量下降1.6%."在豬價全面上漲的情況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病害豬無害化處理量出現這么大幅度下降,是什么原因?是防疫水平提高還是豬病減少?還是疫病檢出率降低了?或者是病害豬又回到了餐桌?"張杰還透露,豬肉安全還面臨非法添加隱蔽性增強的困撓。2015年農業部屠宰環節抽檢瘦肉精,362萬份樣品檢出陽性率141份,但實際情況比這個還嚴重。有很多豬販將豬運進屠宰場之前給生豬喂食了不名藥物,迫使豬不停喝水以求增重。這些不明藥物到目前仍難以檢測出來。違法份子手段不斷升級,但監管技術遠遠落后于違法技術的創新。

對此,屠宰環節與養殖端的銜接或能造就整個生豬產業發展的機遇。馬國洪表示,隨著國家對屠宰行業亂像的打擊力度加大,再加上高盛、中糧、新希望等巨型企業相繼加入生豬養殖行業或擴大養殖規模,打造全產業,行業穩定和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將會逐步形成。
會上,山東生豬調出大縣代表以及養豬基地代表也就屠宰與養殖之間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就自我提升迎合產業發展做了詳細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