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殖端,肉雞產業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由批規模10萬只以下的養殖戶向批規模20萬~30萬只的農場主方向發展,由人力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向自動化設備為主的工業化生產模式轉變。動物福利、生態環保理念更加理性、趨于成熟。
在屠宰端,肉雞產業逐漸向規模化、熟調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其中規模化體現在每年屠宰1億只以上的肉雞屠宰場成為主流;熟調化體現在屠宰場直接配備熟調車間,用鮮肉做加工,肉要新鮮才有美味;智能化體現在減少人工、提升自動化與智能化。
在食品端,商品分化更加明顯,商品認證和標識被企業和市場廣泛接受,從過去的普通食品向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過渡,注重風味,注重差異化。
在育種技術方面,肉雞產業正呈現出:遺傳潛能持續開發提升,國內品種生產性能提高,自主育種體系不斷完善,國內外育種競爭加劇的趨勢。
在養殖技術方面,肉雞產業將更加生態化、高效化、集約化、智能化。更注重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部分養殖技術將向綠色、有機方向發展。
在營養技術方面,根據地域、品種、季節、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實施精準營養設計,向料肉比更低的方向發展,更注重追求風味、口感及動物福利。
他強調,未來肉雞產業的發展,產業鏈的融合,企業間相互持股,相互合作,既是競爭關系又是合作關系。既要注重戰術上的得當,也要重視戰略方向的正確。我們既要重視新動能,還要重視方向性,因為南轅北轍,跑得越快,離成功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