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劉永好退出了新希望(000876.SZ,股價9.65元,市值436.75億元)董事會席位。自1998年上市成為董事以來,劉永好已經擔任了27年的新希望董事。
3月19日晚間,新希望有關人士表示,劉永好仍然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會給予上市公司更多的支持。記者注意到,劉永好退出新希望董事會前,新希望公布了其2024年業績預告,公司去年扣非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
在豬周期出現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新希望和其他同行一樣開始從注重規模增量轉向注重養豬質量。新希望新董事、執行總裁陶玉嶺是養豬專家,去年在參加年度股東大會時,他就曾表示,不管規模多大,如果養豬不賺錢,這樣的規模可能對新希望來說毫無意義。
對現任董事會班底充滿信心
根據新希望近日公告,公司現任的第九屆董事會任期即將屆滿,根據相關規定須進行換屆選舉。經公司董事會推薦,并由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審核無異議后,選舉劉暢、張明貴、陶玉嶺、楊芳、李建雄、周伯平為公司第十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新希望實際控制人劉永好與新希望董事王航退出董事會。自2011年起,王航就擔任新希望董事。而今年74歲的劉永好,擔任新希望董事職務達27年。
目前,劉永好仍然是新希望實際控制人。
3月19日晚間,新希望一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一屆新希望董事會換屆,劉永好就已有退出的念頭。劉永好雖退出新希望董事會,但他仍然是新希望實際控制人,會給予上市公司更多的支持,這也代表了他對董事長劉暢以及現在年輕團隊的信心。有新的管理人才進入新希望董事會,公司發展勢頭會趨向于更好。
追溯劉永好和劉暢的交棒經歷,2013年5月22日,在新希望六和第五屆董事長劉永好的主持下,劉暢當選為新一屆股份公司董事長。彼時的劉暢33歲,自2002年進入集團后,已在農牧、乳業、集團辦公室等多個崗位上歷練了11年。她開始執掌上市公司,也標志著“二代接班”的歷程正式開啟。2017年到2020年這輪豬周期,新希望也迎來新的頂峰,2020年生豬出欄量突破800萬頭,營收也首次突破千億元。然而隨著周期波動,新希望出現虧損,董事會果斷決策中止擴張,進入穩健運營階段。在劉暢團隊的帶領下,新希望進入“戰時”狀態,全力修復負債表,重塑企業競爭力。
新希望另一內部人士表示,與劉暢2013年接班時相比,現在的新希望從過去的以飼料加工為主,發展建立起了成熟完備的全產業鏈體系,飼料產業及豬產業穩居行業前列,特別是海外營收增長數倍,已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新希望也有了一支成熟穩定的管理團隊,經受住了轉型變革期的陣痛與超級豬周期的大起大落,正在逐步走出行業周期的低谷。
去年四季度大概率單季度盈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希望執行總裁兼豬產業事業群總裁陶玉嶺此次進入了董事會。去年的年度股東大會,陶玉嶺以執行總裁身份出席。當時陶玉嶺表示,不管規模多大,如果養豬不賺錢,這樣的規模可能對新希望來說毫無意義。陶玉嶺的思路是要“養好豬”,即從生產思維轉變到經營思維。過去的生產思維過多注重祖代環節到育肥環節的單一環節豬群數量。這一弊端是各個環節相互孤立,不僅人效不高,還會推高育肥環節的成本。這當中,新希望最關注疫情防控,強化生物安全。
新希望此次新推選的另一位董事是楊芳,現任新希望集團的領導小組成員、首席財務官,曾任新希望監事、新乳業監事會主席等職務。無論是新希望還是其他養豬龍頭,都結束了過去規模增長的舊模式,而轉向了成本控制。2024年底,新希望進入“持久戰的第二階段”,此時的豬產業育肥成本已降至14元/公斤以下,公司負債率也從2024年一季度末的74.03%,連續下降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70.85%。
根據公司業績預告,去年公司凈利潤為4.5億元至5.5億元,同比增長80.58%至120.71%。根據新希望1月底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數據推測,在去年第四季度也大概率實現了單季度盈利,因此第四季度負債率有望進一步下降。
記者注意到,新希望目前的養殖成本還在逐步降低,2月正常運營場線出欄肥豬的完全成本是13.4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