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近日發布的2024年度ESG報告顯示,牧原股份將綠色低碳融入全產業鏈,以技術創新驅動資源高效利用,通過打造低碳養殖閉環、構建內外雙循環水資源利用體系和發展“陽光經濟”等三大綠色實踐,探索出一條“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效益提升”的生豬養殖可持續發展路徑。
打造低碳養殖閉環方面,面對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挑戰,牧原股份以數字技術為核心支撐,構建覆蓋飼料、養殖和廢棄物處理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體系,將低碳發展深度融入企業長期戰略。

牧原股份種養循環關系圖
報告顯示,牧原股份通過“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三級低碳管理架構,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技術和舉措。2024年,牧原股份實現溫室氣體減排529.14萬噸CO?e,以一棵樹每年吸收10kg二氧化碳為例,相當于植樹5.29億棵;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降至0.9052kgCO?e/kg豬肉(根據2023年度核算范圍及標準計算),較2023年下降6%。
其中,種植環節通過種養循環實現糞肥資源化利用,提升農田固碳能力,固碳量達144.74萬噸CO?e;飼料環節通過推廣低豆日糧技術,采用氨基酸替代豆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6.13萬噸CO?e;養殖環節通過研發并應用無供熱豬舍、空氣過濾豬舍和降氨除臭技術,合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20.77萬噸CO?e;肉食屠宰環節通過采用光伏發電廠房、余熱回收等,共計實現溫室氣體減排3.44萬噸CO?e。
水資源利用方面,針對行業普遍存在的耗水問題,牧原股份通過創新構建內外雙循環水資源利用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障場區可持續運營。
其中,場內水循環體系通過凈化、回用工藝技術,將養殖廢水、洗消用水等收集處理后,重新應用于除臭、降溫、刷圈等生產環節,目前已應用于105個養殖場,每年水資源總回用量達387.5萬立方米;場外水循環體系通過以養殖場為中心,構建“豬-水肥-農田”的生態水循環鏈,實現豬糞豬尿100%資源化利用。截至目前,牧原水肥已廣泛應用到全國各地養殖場周邊農田,累計節約農業灌溉用水1.79億立方米,同時帶動周邊農業發展,助力農民減投增收。
發展“陽光經濟”重構產業空間格局方面,牧原股份充分利用豬舍和廠房屋頂資源,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推行“牧光互補”模式,重構產業空間格局。
報告顯示,目前,牧原股份已在全國建成167座屋頂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達588.90兆瓦,年發電量超2.05億千瓦時,可滿足273萬頭生豬全年養殖用電需求。這一“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不僅降低養殖成本,每年還可減少煤炭消耗6.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84萬噸。
此外,在河南南陽、鄭州等風資源豐富區域,牧原股份還在進一步探索“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據透露,未來,牧原股份將繼續加速推進“牧光互補”模式,同時提升沼氣利用規模,積極構建清潔低碳的養殖能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