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豬王”天康生物(002100.SZ)旗下將添一家獸藥上市公司。
6月24日晚間,天康生物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天康制藥擬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已向北交所報送申報材料,并于6月23日收到北交所出具的《受理通知書》。
天康制藥早有北交所上市計劃。天康制藥于2023年12月22日在新三板掛牌并公開轉讓,隨后立即啟動北交所上市程序。2023年12月26日,天康制藥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下稱“江蘇證監局”)報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并上市的輔導備案申請材料。
根據北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申請公開發行并上市的企業,需滿足在新三板創新層連續掛牌滿12個月、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不低于5000萬元等多個條件。
一年半后,今年6月18日,天康制藥在中信建投證券的輔導下,通過了江蘇證監局的輔導驗收。兩天后,天康制藥便向北交所報送相關申請材料。
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大降52%
天康制藥主要從事獸用生物制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轉讓和服務業務,產品線包括豬用疫苗、反芻用疫苗、禽用疫苗、檢測試劑等獸用生物制品。其中,豬用疫苗是天康制藥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該產品收入占總營收比例超過43%。
過去三年,天康制藥年營收規模在10億元左右。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天康制藥營收分別為10.00億元、10.55億元、10.5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06億元、1.67億元、1.53億元。公司營收去年小幅下滑,凈利潤連續兩年下滑。
今年這一下滑趨勢仍未扭轉。今年一季度,天康制藥營業收入為2.2億元,同比下降28.3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332.97萬元,同比下降52.16%。
天康制藥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一季度業績下降,主要受部分省份政采招標較上年同期延遲使得收入相應順延、蘇州基地轉固使得本期折舊費用增加、以及市場競爭導致價格下降等因素綜合影響。
天康制藥的主營業務收入按照銷售模式分為政府招標采購和市場化銷售。其中,政府采購貢獻過半營收。但近幾年天康制藥的政府采購收入占比有所下降,2022年-2024年該模式收入占比分別為56.42%、52.46%及 49.43%。
不過,天康制藥在招股書中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隨著上述部分受影響省份政采陸續發貨,且公司積極加強客戶拓展、應收款項催收等,公司經營業績已較今年一季度環比明顯改善,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不會出現同比大幅下滑。
而市場化銷售模式在天康制藥的收入占比呈上升趨勢,該模式收入占比從2022年的43.58%升至2024年的50.57%。“體現公司市場化銷售業務的拓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尤其是直銷業務,戰略客戶的采購數量逐年上升。”天康制藥在招股書中表示。
在天康制藥的客戶中,牧原股份(002714.SZ)、溫氏股份(300498.SZ)、新希望(000876.SZ)、德康農牧(02419.HK)、優然牧業(09858.HK)等國內大型養殖企業均與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這其中,2023年和2024年,牧原股份是天康制藥的第一大客戶,兩年間來自牧原股份的營收比例分別為5.73%和12.68%。
布局動保環節
橫向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天康制藥10億元左右的年營收規模不算高,但14.45%的凈利率水平較靠前。
去年,營收規模居前的中牧股份(600195.SH)營收超過60億元,該公司主要產品同樣為獸用生物制品,此外還包括化藥、飼料等。不過中牧股份去年凈利潤只有0.61億元,凈利率僅約1%。
在更細分獸用生物制品賽道,去年瑞普生物(300119.SZ)營收規模更高,當期該公司營收為30.7億元,凈利潤為3.3億元,以此計算凈利率為10.74%。
盈利能力較強的是科前生物(688526.SH),去年它的營收為9.42億元,但凈利潤卻達到3.81億元,凈利率超40%。盈利能力較弱的生物股份(600201.SH)去年營收為12.55億元,而凈利潤為1.04億元,凈利率約8.29%。
天康制藥是“西部豬王”天康生物的控股子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康生物對天康制藥的持股比例為58.94%,是其控股股東;天康生物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直接及間接通過天康生物,合計持有天康制藥68.94%的股份,是天康制藥實際控制人。
實際上,一些獸用生物制品公司背后也都有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的身影。
比如溫氏股份旗下有生產生物制品和綠色獸藥的大華農;上述提到的中牧股份與牧原股份在2022年共同發起成立獸藥企業中牧牧原;瑞普生物今年6月將旗下獸用生物制品公司中岸生物48.42%的股權轉讓給江西生豬養殖企業雙胞胎集團,雙方將在疫苗、藥物研發等領域建立長期戰略伙伴關系。正大集團旗下也有做動物營養、保健、治療業務的正大生物。
眾多大型豬企布局上游動保(動物保健,包括動物疫苗、藥品等)環節,或是希望把控生豬養殖全產業鏈。很多豬企多年前就在自身生豬養殖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出欄量逐漸擴大時,開始向上游飼料加工、動保環節,下游屠宰加工環節延伸。
在生豬養殖進入“微利”時代,豬企紛紛將降成本作為第一要務的背景下,一方面,豬企通過參股、全資或成立動保企業,能夠保證動保產品供應的穩定并進一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旗下動保公司除了供給母公司,或也會將產品銷售給其它豬企,為母公司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不過,國際知名獸用生物制品廠商對中國市場也日益重視,國內獸用生物制品行業的競爭或許將更為激烈。6月25日,時代周報記者就如何應對愈發激烈的競爭環境等問題,以郵件方式聯系天康制藥,截至發稿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