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針對關于支持四川生豬補鏈強鏈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經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生態環境部,答復如下。
一、關于開展生豬種業技術攻關
生豬良種是保障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提升生豬產業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十四五”以來,農業農村部聚焦生豬種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的總目標,發布實施《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加強種豬生產性能測定,加快基因組選擇等育種新技術推廣和應用,支持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和公豬站加大疫病凈化力度,著力保障優良種豬供給。2022年起,在農業重大科技項目中,部署生豬新品種培育等研發任務,組織全國優勢科研單位和企業聯合開展生豬基因組選擇等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加快培育優質、高繁、抗病等生豬新品種。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農業科技重大項目的組織實施,加快推進生豬育種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二、關于在西南區域推廣非糧飼料種植
國家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拓展飼草產業生產空間,增加優質飼草供應,提高牛羊等草食畜牧業發展能力。2024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改農經〔2024〕1579號),明確提出支持包括西南地區在內的各地,在不改變耕地地類或破壞耕作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耕地發展飼草飼料種植。2015年實施糧改飼政策以來,農業農村部持續鼓勵各地通過以養帶種的方式加快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和現代飼草產業發展,支持各地根據當地養殖傳統和資源狀況,將具有區域特色的飼草品種納入到政策支持范圍。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飼料產品免征增值稅的通知》(財稅〔2001〕121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取消20項稅務證明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5號)規定,符合行業主管部門明確的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產品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低蛋白飼料技術研發推廣企業可按要求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圍繞落實《關于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強飼草產業發展研究,指導各地提高飼草綜合生產能力,更好支持畜牧業發展。
三、關于支持種養循環并鼓勵養殖主體開展碳匯交易
“十四五”以來,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全國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聚焦畜禽養殖大縣和糧食主產區,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全面推動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截至目前,已安排中央投資29.26億元,支持四川80個項目縣,配套完善糞污處理利用設施設備近萬臺(套),建設糞肥還田基地320余萬畝。2024年,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標準委、生態環境部先后發布《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 第22部分:畜禽養殖企業》(GB/T 32151.22-2024)、《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畜產品》(GB/T 44903-2024)等國家標準,規范畜禽養殖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明確統一科學的碳排放數據采集和計算依據,為有序推動畜牧業加入碳匯交易提供支持。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以畜禽糞污有效還田利用為紐帶,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格局。穩妥推進畜牧業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探索打通畜產品碳足跡管理工作“全鏈條”,積極推動實現畜禽養殖主體減排增益。
四、關于設立生豬產業鏈專項再貸款
支農支小再貸款是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的用于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擴大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的長期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力度,適時適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并增加額度,充分發揮牽引帶動作用,推動政策工具資金惠及更多經營主體,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目前,支農支小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種類豐富,覆蓋領域廣,不宜再專門對其中的特定領域創設專項再貸款。金融機構可評估對相關領域提供金融服務的情況,在已有政策框架內,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支持。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科學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合理設計激勵機制,引導銀行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經營主體發放貸款,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