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犢出生之后身體較弱,需要良好的飼養管理,才能提高成活率,保證經濟效益。
如何對犢牛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確保每一頭牛犢能夠健康成長,并不是每一個養殖戶所了解的,本文通過對筆者多年實踐經驗進行總結,為養殖戶提供一些管理建議,供大家參考。
1 飼養方法
(1)新生犢牛的飼養。牛犢出生之后,由于其吸奶量不大,因此需要人工輔助吸奶,第一次喂奶量要根據新生牛的體重確定飼喂量,通常情況下,在2kg左右。在犢牛成長過程中,飼養員要每天記錄犢牛的體重,同時根據犢牛體重的大小確定犢牛的飼喂量,通常飼喂量與體重之間的比例關系為1:6,每天飼喂4次。飼喂過程中要注意奶的溫度,一般在37℃左右,飼喂時間要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同時,飲用水不能夠選擇涼水,而要選擇溫開水。另外,犢牛一般有3~4個月的哺乳期,但是在犢牛七日齡時,就要開始訓練吃優質干草和精料。在給犢牛哺乳完、飼喂完干草和精料后,一定要注意給犢牛補充適量的水分。運動方面,每天要給犢牛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地增加到3~4個小時。在出生之后,犢牛應該單獨飼養,這樣可以防止疾病的相互傳染,還可以避免因犢牛之間相互搶食而造成的傷害。同時注意每天定時擦拭牛體,定時更換牛舍內的褥草,始終保持牛舍和犢牛的干凈衛生。在飼養過程中,切記限制犢牛的自由。
(2)斷奶后的飼養。從斷奶開始到犢牛6月齡時,要注意給犢牛飼喂大量的粗飼料,同時注意補充一定數量的精飼料。在飼喂時,要根據青粗飼料的相關情況,每天給犢牛飼喂2~3kg的混合飼料,并觀察犢牛的精神狀態、飲食和糞便情況,如果出現異常,一定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在飼養乳牛的過程中,應該提倡提前斷奶,即在出生后2.5~3個月;在開始飼喂飼料時,要選用優質的干草和精料。飼喂精料時,可以將精料涂抹在犢牛口鼻上,耐心地教其舔食。這樣在補充維生素的同時,還可以增加犢牛的抵抗力。
2 常見疾病
(1)犢牛臍炎癥。該病主要是由犢牛臍帶感染引起的。正常條件下,犢牛在出生之后會有臍帶殘段,這種殘段會在出生之后的3~6天自行干燥并脫落。但是如果在這段時期里,犢牛的臍帶受到尿液的浸漬或者污染,或者接產之后臍帶并沒有消毒干凈,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在治療初期,用青霉素、普魯卡因在犢牛臍孔周圍封閉,同時用碘酊涂抹臍部。如果新生犢牛的臍孔已經形成瘺管,可以用消毒藥水將其洗干凈,涂抹碘酊或者碘仿醚;如果出現膿腫時,必須用手術將其切開排膿。如果臍帶部位發生壞疽時,一定要切除臍帶的殘段,去除壞死的部位,然后進行消毒處理,最后,使用青霉素,避免犢牛出現全身性感染。如果犢牛在出生時,臍帶并沒有出血,這時候可以不結扎,這樣有助于臍帶的脫落。
(2)犢牛衰弱癥。犢牛衰弱癥是母牛在懷孕期間缺乏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其他營養物質所造成的一種疾病。或者母牛患有妊娠毒血癥、慢性胃腸病和某些傳染病等容易造成母牛營養缺乏的疾病,或者母牛近親繁殖都是造成犢牛患有此病的病因。
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首先應該將犢牛安排在溫度大約在25~30℃的環境中,如果需要可以蓋上保溫裝置。為了滿足犢牛對養分的需要,可以靜脈注射葡萄糖、雙氧水,或者可以注射葡萄糖、葡萄糖酸鈣、維生素、安鈉咖。同時,根據病情,還可以使用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或者能量藥物,例如細胞色素C、輔酶A、三磷酸腺苷等。如果犢牛衰弱,可以定期進行人工哺乳。在診治階段,如果犢牛不能夠站立,飼養人員應該經常性地翻動犢牛,避免發生褥瘡。
(河南省泌陽縣獸藥飼料監督監察所 霍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