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新農村,農民為了快速地創造財富,在動物養殖種類的選擇上,多趨向于山羊。相比較于牛 豬等牲畜,山羊飼養的周期比較短,能快速繁殖。少數動物在飼養過程中會因為對環境和氣候的適應能力低而出現成群死亡的現象。山羊則不同,采食范圍較廣,但是山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目前山羊在農村的飼養規模都不大,一般在圈內獨立養殖。
山羊的養殖特點主要為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強適合圈養、放養,易于群體管理,故現在對山羊的飼養越來越普遍。研究山羊的飼養技術改進,需要從品種、種羊、羊舍及設備建設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探討。
1 養殖環境及設施建設
(1)環境建設。當飼養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需要對羊舍的選址和環境因素進行詳細選擇。羊舍宜在水源充足、地勢高平、干燥背風、場地廣闊的地方搭建。羊舍要盡量與人類的活動場所分開,要保證有足夠的光照。要根據羊群的大小,以及公羊和母羊的比例進行建筑面積的選擇,要保證山羊有足夠的活動和進食空間。一般來說,成羊每只占地為1.5m2左右,發育中的小羊每只占地為0.7m2左右。另外,為了保證山羊進出羊舍不擁堵,羊舍門的高、寬設計要適當,一般門的高寬比為1~1.5m。
(2)設施建設。羊舍內的設施主要是水泥進食槽,其大小和長度也要根據羊群數量和體積砌筑。進食槽砌筑材料一般選用水泥砂漿和普通磚,形狀多為長方形,飼養規模較大的羊舍也可采用長邊雙排砌筑,高度要能保證山羊舒適進食。
2 羊群管理
(1)母種羊的飼養管理。母種羊的管理包括兩部分,即妊娠母羊管理和哺乳母羊管理。
妊娠母羊是指懷孕期間的母羊。對妊娠母羊的管理主要是提高飼料的質量,使母羊繁殖出的小羊更健康。在母羊妊娠期間,飼養員要注意對母羊的體重進行觀察,要在短期內提高母羊的飼料營養水平。在妊娠后期,由于山羊胎兒已在母體成熟,故需要為母山羊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經比對發現,母羊妊娠期間需要的蛋白質和礦物元素比較多,如果搭配失衡或者汲取不足,繁殖出的山羊就比較瘦弱,難以存活。母羊繁殖出小山羊后,仍需要對其進行哺乳期管理,為了能促進山羊幼仔對鈣物質的吸收,需要為母羊選擇高蛋白、高脂肪、高維生素的飼料,防止因乳汁量少而導致幼仔生長緩慢。
(2)公種羊的飼養管理。公種羊的品種選擇和飼養管理關乎山羊下一代的質量。對公羊的管理要特別注意飲食均衡。對公種羊的選配要遵循健壯原則,但不能過胖。在選配工作完成后,要給公羊增加營養,飼料要求選用精料,營養物質全面。進入配種時期后,要根據營養物質消耗特點進行飼料的調配,要在日常飼養中觀察種公羊的進食情況,根據進食偏好精心飼養。公羊相對于母羊來說要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放養,在放養過程中應注意遠離母羊。
(3)羔羊管理。對于剛剛誕生的羔羊來說,乳汁的供應最為關鍵,羔羊成長初期的進食方式最好為哺乳,哺乳期間可適量給其喂食草料。在農村經常出現羔羊不進食或者母羊奶水不足的情況,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是另找一只奶水較足的母羊代為喂養。羔羊經過兩、三個月哺乳后,基本都能夠進食草料了,此時應該提高草料的營養等級。在農村地區,少數飼養員將豆餅、干草等作為精料喂養羔羊,事實證明這些飼料富含營養物質,羔羊發育一般都比較良好。另外,羔羊發育期間要注重戶外放養,促進羔羊的新陳代謝,增強羔羊體質。
3 環境消毒和疾病防治
預防疾病是山羊飼養的頭等大事。一般來說,規模稍大的養殖場都會面臨環境衛生難以管理的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山羊染病死亡。因此,在羊舍衛生方面要勤打掃,每天都要定時清理。在夏季,要控制山羊飼料的投入量,以免飼料剩余。進食槽要每天清洗、沖刷,并經常對羊舍等山羊活動場所進行全面消毒。另外,對山羊的排泄物要及時清理,以免病菌滋生。要給山羊定期注射疫苗。
農村山羊養殖技術要想有所提高,必須要合理選擇山羊的品種,將種羊的相應管理措施和培育方案落實到位。在飼養過程中要嚴格預防,控制疾病,加強衛生管理。
(谷燕華 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松坪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