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仔豬白痢是規模化養豬場經常發生的一種疾病,分布范圍廣,雖然死亡率不高,但是發病率很高,對仔豬的生長發育及成年豬的生產性能影響很大,給養豬場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本文根據多年的養殖經驗,對仔豬白痢的誘發因素、臨床癥狀以及治療方法和大家進行共同探討。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程度越來越高,疫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成為制約養豬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仔豬白痢也稱作遲發性大腸桿菌病,是仔豬經常發生的一種腸道傳染病,尤其以2~4周齡的仔豬多發。此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特征表現為里急后重,排出白色糞便,腥臭難聞。此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春季發病較多,發病率很高,不但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也會影響成年豬的生產性能,而且還會增加養殖場的飼養成本,減低養殖效益。
1 誘發原因
引起仔豬白痢的病原微生物為致病性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是一種常在菌,一般不會引起動物發病,只有當仔豬的消化系統出現消化障礙或者由于某些因素影響而導致抵抗力下降的時候,才容易誘發此病。如飼料品質差、發霉變質或者營養不全面,缺乏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即可以導致發病。養殖過程中,飼料突然更換,氣溫突變,寒冷或者炎熱,母豬得了感冒、乳房炎、子宮炎等疾病,這些應激因素都可能導致仔豬下痢。
2 臨床癥狀
該病一般以2~4周齡的仔豬多發,發病突然,腹瀉,糞便為乳白色或者黃白色,有特殊的腥臭味。病豬的后腿和肛門周圍沾滿糞便。食欲降低,不愛活動,喜歡臥地,逐漸消瘦。病情輕微的可以自行好轉,嚴重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常常在5~6天內因為脫水而衰竭死亡。
3 治療方法
仔豬白痢的發生主要與環境因素和應激因素有關,要保持豬舍的清潔衛生,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注意妊娠期母豬的飼料搭配。仔豬不要斷奶過早,要注意提早補料,促進消化器官的早期發育,提高抵抗力。目前還沒有理想的菌苗進行預防,故發病后應及時進行隔離治療,磺胺、呋喃類藥物治療效果明顯,但是容易產生抗藥性。采用中藥配合西藥治療,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毒副作用也小。
對感冒性白痢的治療,可以用速效感冒膠丸1粒、紅糖、次硝酸鉍和磺胺脒各0.5g調水內服,并注意給仔豬保暖,使其發汗,治療效果良好;治療感染性白痢,可以用白頭翁、黃連、生地、黃柏各50g,山楂30g,青皮、地榆炭、當歸各25g,赤芍20g,青木香10g,煎料拌汁飼喂10頭仔豬,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治療消化不良性白痢,可以用白頭翁9g、龍膽草3g、黃連1g,研成細末,用米湯水調成糊狀做成舔劑或者煎水灌服,并用百草霜、神曲各等份混合,給每頭仔豬飼喂4~7g。治療乳汁過濃引起的白痢,可以用山楂、神曲、焦白術、法半夏、苦參和雞肉金各等量,一起研末,用米湯調制,每頭每次10g內服,療效顯著;治療冬春季節寒濕性白痢,可將艾葉炒焦研末,每頭每次3g,并加紅糖適量,開水調服。同時還可以用清涼油擦肚臍。
在仔豬白痢發病初期(表現為熱痢),可以用白頭翁30g、骨粉20g、酒藥子15g、十大功勞和蒼術各10g、雄黃5g,一起研末加少量大蒜汁液,用冷水調成糊狀飼喂10頭仔豬。還可以用苦參、黃柏、藿香、大白、荷葉各等量,研成細末,用米湯調勻,涂于仔豬口內,都有良好的效果。在仔豬白痢發病后期(表現為寒痢),可用地榆5份(醋炒)、白胡椒1份、百草霜5份,混合研成細末,每頭每次喂服6g。還可以用焦白術、吳萸、胡椒、木香、防己、炒焦米、肉桂各等份,一起研末,用米湯調成糊狀,取適量涂于仔豬口內,也有很好的療效。為了預防此病的發生,還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消毒、清潔衛生工作。母豬在哺乳期要定期清洗乳頭,飼料營養要均衡,嚴禁飼喂霉變、冰凍飼料。還可以用穿心蓮、鳳尾草、番石榴葉各2份,白頭翁1份,研成細末,在母豬產前6天內,每天飼喂30g,可以預防仔豬白痢。
4 小結
在養殖生產中采用中藥方劑對仔豬白痢進行治療,成本低、對仔豬產生的毒副作用小,也不會使病菌產生抗藥性,很值得推廣。仔豬發病以后,要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只有這樣治療效果才確實。
(王偉、孫杰、包安勤 天津市薊縣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