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烏蘭察布市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和擴大,對草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草產品可以保證家畜安全越過冬春飼草料供應不足的季節,調節飼草料供應的不平衡,有效保證畜牧業的平穩發展。
1 烏蘭察布市飼草加工現狀
截至2015年底,烏蘭察布市生產青貯飼料249萬噸,氨化微貯飼料27.75萬噸,打儲青干草93.5萬噸。全市牧草社會化服務企業及合作社一共有33家,可從事草產品加工的企業合作社僅有7家。草產品僅以草捆為主,全年生產草捆11.66萬噸、草粉660噸。產品全部自用或就近銷往養殖大戶。總之,草產品生產較為單一,分布零散,草產品商品化程度低、加工設備少、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不強。
2 烏蘭察布市草產品存在的問題
(1)草產品投資力度低,產品意識缺乏。烏蘭察布市從事草產品加工的企業或合作社都是以養畜為主,投資絕大部分在家畜上,缺乏對草產品重要性的正確認識。一部分種草企業直接放牧,致使多數飼草被牛羊踐踏而浪費,利用率很低。另一部分種草企業以生產青貯填補冬季草料的不足。在青貯飼料方面,基本上以調制青玉米為主,苜蓿及其他飼用牧草的青貯較少。
(2)草產品的機械化程度低、規模小。機械設備嚴重不足,缺乏一整套牧草生產和收獲系列機械,不能躲避雨天在短時間內收割。不能合理調配收獲機械設備,拖拉機多為低功率拖拉機,設備投入低,運輸成本高,缺乏配套的裝卸設備。
(3)對草產品的加工技術尚未完全掌握。目前,農牧民掌握的適時刈割和收獲技術主要集中在苜蓿方面,對其他栽培牧草缺乏了解,對牧草低損耗調制和儲藏工藝有待掌握。目前烏蘭察布市還是沿用傳統的草壟晾曬技術,雖然成本低,但是干燥時間長、營養耗損大,而且受雨季的限制,翻曬和壓扁等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打捆時牧草的含水量、對天氣和濕度的要求、是否添加干燥劑和防腐劑、檢測草捆內部溫度、防止二次發酵、裹包覆膜厚度、草顆粒和草粉儲藏方式等方面都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極大地降低了牧草的利用率和草產品的質量。
(4)草產品質量有待完善。目前烏蘭察布市對草產品的檢測和評價主要集中在草產品的感官性狀和物理性狀方面,在營養成分和衛生標準方面尚不健全,缺乏安全合理的評價體系,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草產業的發展。
3 烏蘭察布市草產品發展對策
(1)加大草產品投資力度,組建草產品開發龍頭企業。相關部門要努力申請項目,爭取國家、自治區和當地政府部門的扶持。可以建立財稅扶持制度,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各個種草企業要增強意識,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積極多方籌措資金,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益。加大草產品加工機械化的投資力度,促進草產品加工機械化進程。政府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各項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吸引一些經濟實力強掌握先進技術的草產品公司進駐,同時要引導社會金融資金投向飼草產品生產經營領域,培植出一批強有力的龍頭企業。
(2)選育優質牧草品種,嚴格控制原料的生產過程。栽種適合烏蘭察布地區的品質優質的牧草,如中苜一號、隴東苜蓿、青海加燕和甜燕一號等品種。嚴格控制草產品的原料生產過程,制定標準化作業流程。確定合理的刈割時間、刈割茬次、刈割間隔期、刈割留茬高度及水肥田間管理制度,化驗檢測牧草的營養成分。
(3)完善飼草料儲備庫建設,建立草產品交易平臺。完善飼草儲備技術及設施,建立儲草棚,可以有效地減少損失,保證牧草產品的品質。建立飼草產品交易平臺,設立專門的草產品交易網站,使草產品交易網絡化。
(4)加強草產業科技隊伍建設,增強對農牧民的培訓力度。只有培養出一支具有優良綜合業務素質的種草隊伍,才能更有效地指導并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農牧民對草產品重要性的認識,意識到有關人工草場管理、建設的技術是發展草業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相關部門要加大培訓力度,邀請草產品生產的專家前來授課指導。增加培訓次數,提高培訓學習質量。只有提高了全市農牧民的種植生產技能,才能使烏蘭察布市的草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王霞、潘國棟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