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物疫病檢測中樣品的有效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將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文中對樣品出現的常見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解決的措施,以保證檢測樣品的質量,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動物疫病檢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在動物疫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動物疫病檢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可以為防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動物疫病檢測中樣品的有效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將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必須對動物疫病檢測樣品的采集、運送、接收、流轉、貯存以及樣品的識別等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現將樣品中出現的常見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措施總結如下。
1 存在的問題
1.1 樣品質量問題
動物血清樣品溶血、膠凍狀、量太少;動物組織樣品采集得太大、腐敗;動物樣品反復凍融;動物樣品采集時機不對。
1.2 樣品信息問題
對動物品種、動物日齡、動物免疫情況填寫不全,動物樣品編號無法追溯。
1.3 樣品流轉環節問題
動物樣品的接收、流轉、貯存以及樣品的識別等各個環節控制不嚴格。
2 產生原因
導致樣品出現相關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1)采樣工作準備不足、采樣人員不專業。(2)采樣單填寫不全面、樣品編號不規范。(3)樣品管理不嚴、隨意處置。
3 解決的措施
1)樣品的采集應具有代表性,樣品的處理、保存、運送應合適、及時,防止樣品出現溶血、腐敗。嚴格按規定的時間采樣;按照檢驗要求在動物不同的發病期采樣,如:血樣樣品在病初和恢復期采樣有所不同,有臨床癥狀需要作病原分離的,樣品必須在病初的發熱期或癥狀典型時采樣,病死的動物應立即采樣。采集樣品的數量應滿足診斷檢驗的需要,并留有余地,以備必要的復檢使用。采樣時應盡可能選取未經藥物治療、癥狀最典型或病變最明顯的病料,有并發癥的還應兼顧采樣。供病原學及血清學檢驗的樣品,必須無菌操作采樣,采樣用具、容器均應滅菌處理,尸體剖檢并需采集樣品的,應先采樣后檢查,以免人為污染樣品,同時采樣人員應做好安全防護,防止病原體污染。采集的樣品應一種樣品一個容器,一個容器裝量不可過多,尤其液態樣品不可超過容量的80%,以防凍結時容器破裂。采集后應根據不同的樣品和容器及時妥善地密封,并根據樣品的性狀及檢驗的不同要求,作暫時的冷藏、冷凍或保存液保存處理。樣品的運送應及時并有安全防護措施,防止容器破裂、損壞樣品。
2)采樣人員應認真填寫采樣單。采樣單記錄應準確描述采樣時間、采樣地點、被采樣單位全稱、采樣數量、動物種類、免疫情況以及編號;采樣單應使用鋼筆填寫,字跡清晰、易于辨認,發生記錄錯誤不得涂改,應用劃改,更改人在更改旁簽名以示負責;采樣單上的樣品應與所采樣品一致;采樣單應填寫完整,所列欄目應如實詳細填寫,不得省略、簡化;不適用欄目應劃“/”,不得空欄,必要時簡述采樣過程。
3)加強檢測樣品的接收、流轉、貯存、處置、可追溯性等管理。樣品接收后,收樣人應根據檢測項目填寫《檢驗流轉卡》,指定檢測任務流轉去向。收樣人接收樣品后應立即對樣品的編號標識,在樣品流轉過程注意樣品標識唯一性的轉移。實驗室應根據樣品在等待檢測、正在檢測中和檢測完畢等三種檢測狀態,分別在“未檢”、“在檢”和“檢畢”欄上打“√”。需要在特定環境條件下貯存的樣品應嚴格控制環境條件,做好貯存條件記錄、溫度記錄。所有樣品處置均需要經過無害化處理; 同時應對樣品管理程序形成的記錄進行歸檔保存。
(詹文輝 福建省南平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