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產
美國蛋雞存欄量略降,2020年底美國蛋雞存欄量3.26億羽,比上年同期減少4.5%,未能保持住2015年以來的增長態勢。1—7月蛋雞飼料成本由2019年同期每打雞蛋31.78美分,降至30.11美分,降低了5.25%。1—7月雞蛋平均生產成本由2019年同期每打60.76美分,降至59.29美分,下降了2.42%。1—7月白殼雞蛋養殖場平均價格為82.9美分/打,比上年同期升高70.9%。白殼雞蛋(L號)零售價格為160.8美分,比2019年同期上漲了11.13%。
2020年歐盟雞蛋產量約為714.4萬t,比2019年增加1.1%。2020年歐盟雞蛋價格比上一年下跌了15.4%,雞蛋消費量比上一年增加1.1%。主產國中,法國2020年雞蛋產量約94.3萬t,比2019年增加14%;德國2020年雞蛋產量93.7萬t,比2019年增加2.4%;西班牙2020年雞蛋產量89.1萬t,與2019年持平;意大利2020年雞蛋產量80.1萬t,比2019年減少2%。
1.1.2 貿易
美國蛋品出口增長。2020年1—6月美國蛋品出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7.6%,其中,加工蛋品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41.14%,帶殼雞蛋出口下降了4.78%。美國蛋品出口量占蛋品產量的2.86%。2020年1—6月美國對中國帶殼蛋出口額占帶殼蛋出口總額的42%,其他主要出口區依次是墨西哥、加拿大、美洲其他地區、中東地區,分別占美國帶殼蛋出口總額的31%、11%、8%、6%。加工蛋品出口占美國總產量的1.97%,主要加工蛋品出口地區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分別占美國加工蛋品出口總額的25%、24%、19%。
2020年1—10月歐盟(不含英國)出口量為19.4萬t,比上年同期減少4%。日本、瑞士和以色列依然是歐盟(不含英國)三大蛋品出口對象國,分別占歐盟(不含英國)蛋品出口總量的28.8%、17.9%、5.7%。其他主要出口對象為泰國、韓國,分別占歐盟蛋品出口總量的4.1%、3.8%。2020年1—10月歐盟進口量為2.1萬t,比上年同期增加16.7%。烏拉圭是歐盟第一大蛋品進口來源國,占歐盟蛋品進口市場54.3%。美國為歐盟第二大蛋品進口來源國,占歐盟蛋品進口市場份額的19.1%。阿根廷是歐盟第三大蛋品進口來源國,占歐盟蛋品進口市場份額的7.7%。第四和第五位是阿爾巴尼亞、挪威,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4.9%、3.5%。
1.2 國內方面
1.2.1生產
①蛋雞產能過剩。一是蛋種雞產能維持過剩狀態。祖代蛋種雞平均存欄仍遠高于36萬套的市場需求量,父母代和商品代雞苗供應有保障。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2020年1—12月在產祖代種雞平均存欄同比減少6.0%,但仍維持在50萬套以上,完全可以滿足父母代和商品代蛋雞養殖市場需求;1—12月在產父母代種雞平均存欄同比增加6.0%,商品代雞苗銷售同比減少0.4%。二是商品代蛋雞加快去產能調整。由于2018—2019年蛋雞養殖持續大幅盈利,養殖場(戶)養殖熱情高漲。受2019年狂熱補欄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產蛋雞存欄處于歷史高點,雞蛋價格低位運行,5月份放開活禽交易以后,養殖場(戶)順勢淘汰蛋雞,蛋雞去產能明顯。
②雞蛋價格和淘汰雞價格同比均大幅下降。雞蛋價格在2018年和2019年維持高位,均高于近5年蛋價平均水平,2020年除1月份外,雞蛋價格持續低于近5年蛋價平均線;淘汰雞價格在2016年和2019年高于近5年平均水平,2020年則是1—5月、7月、8月份高于近5年平均線。受蛋雞存欄過剩影響,雞蛋價格和淘汰雞價格同比均大幅下降,據農業農村部定點監測,2020年1—12月雞蛋平均價格同比下跌22.8%,12月蛋價同比下跌12.4%。1—12月淘汰雞平均價格同比下跌15.8%,12月淘汰雞價格同比下跌15.4%。
③飼料成本和飼養成本同比小幅增加。隨著生豬穩產保供各項政策的落實,生豬存欄逐步恢復到2017年末存欄水平的80%以上,由此拉動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恢復性上漲,蛋雞養殖成本隨之有所增加。據農業農村部定點監測,2020年1—12月蛋雞平均飼料成本和養殖成本同比均增加5.8%。每千克雞蛋折合飼養成本和飼料成本,除了1、2月外,同比均有所增加。
④蛋雞養殖全年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和2019年蛋雞養殖效益大幅增加,2019年養殖場戶補欄較多,致使2020年度上半年在產蛋雞存欄達到歷史新高位,同時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雞蛋供應過剩,蛋價低,效益差,去產能趨勢已經形成,10月開始出現存欄、雞蛋產量同比減少的態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好轉,4季度出現消費增加、產量減少的有利形勢,但飼料成本增加,全年養殖效益處于虧損狀態。據農業農村部定點監測,2020年1—12月累計只雞盈利同比降幅102.3%。
1.2.2 貿易
2020年1—7月我國蛋品出口額為1.050 6億美元,低于2019年同期的1.153 2億美元;從2020年1—7月蛋品出口額情況來看,1—3月比2019年同期降幅更大,4月開始呈現恢復性增長,但整體來看,蛋品出口額低于2019年同期。蛋品進口額也呈現出下降趨勢,2019年和2020年1—7月蛋品進口額分別為11萬美元和4萬美元。從2020年1—7月的蛋品貿易來看,加工蛋和鮮蛋出口額分別為0.439 0億美元和0.607 6億美元,分別占蛋品出口額的41.79%和57.84%。蛋品進口方面主要是種用禽蛋進口,2020年1—7月進口額約為4萬美元。2020年1—7月我國蛋品出口到了4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前5位分別為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美國和新加坡,這基本與2019年同期情況相符。中國香港依然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蛋品出口市場。
2、我國2020年蛋雞產業技術研發進展
2.1 遺傳改良技術
2.1.1 蛋雞SNP芯片“鳳芯壹號”升級
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成果、雞QTL數據庫、OMIA數據庫,以及目標品種的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更新芯片中的重要QTL區段位點、重要質量與經濟性狀位點。芯片位點的更新換代一方面可以提高芯片的使用效率,獲得更多可用的基因組信息,也可以按照實際育種的需要對芯片位點進行調整,以提升選種準確性。
2.1.2 鑒定重要經濟性狀的候選基因
應用GWAS鑒定到骨骼生長性狀候選基因,位于1、2、27號染色體,包括HTR2A、LPAR6、CAB39L等;鑒定出與蛋用型貴妃雞蛋殼強度和蛋殼比例顯著相關的候選基因RABGAP1、LMBNL3和TMEM117。研究出雞胚胎發育-滯育-激活過程的調控機制并鑒定到關鍵基因,如PPP1R8和IRF1等。針對不同等級卵泡發育的轉錄組測序,篩選到AMH、FSHB、SORL1等基因,它們在卵泡發育中起關鍵調控作用。通過蛋白互作網絡分析(PPI)篩選并鑒定到8個與固始雞高峰產蛋數和繁殖激素顯著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主要參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的分泌調控,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的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負反饋調節、抑制PRL的合成、促進排卵等功能。鑒定到PCNT、DDB2蛋白可作為不同遺傳背景ALV-J感染后的潛在免疫標記物。
2.1.3 解析相關作用機制
通過ATAC-seq技術對基因組DNA中所有的開放區域進行測序分析,發現雌性雞胚性腺不對稱發育過程中的表觀修飾作用;構建雞卵泡發育的circRNA-miRNA-mRNA分子調控網絡;對純種和雜交群體卵巢組織中競爭內源性RNA(mRNA、lncRNAs、circRNAs和miRNAs)的表達模式進行研究并發現非加性表達的RNAs對脂質代謝、能量穩態和氧化應激相關途徑的作用,這些過程控制著母雞等級前卵泡的生長和閉鎖,進一步決定了產蛋效率,影響產蛋雜種優勢;通過轉錄組測序和蛋白質組學等技術,探究雞精子RNA表達譜及其在精子活力調控中的新功能,發現氧化應激損傷可引起精子頂體和質膜損傷、線粒體功能障礙,導致精子活力低下。對FLHS蛋雞血液甘油三酸酯、總膽固醇、脂肪酸結合蛋白4(FABP4)和脂蛋白脂肪酶水平進行檢測,發現FABP4的血漿水平與產蛋后期蛋雞脂肪肝等級呈正相關,表明FABP4可能是FLHS的潛在診斷指標。
2.2 營養與飼料技術
2.2.1 建立小型近紅外飼料分析儀的分析模型
目前,小型化儀器定型工作已經完成,在玉米和豆粕樣品中完成了定型儀器的建模工作。目前利用小型近紅外飼料分析儀能夠檢測水分、干物質、粗蛋白等3項常規飼料指標,可以為蛋雞養殖企業和中小型飼料企業提供快速分析平臺,為實現“先測后吃”提供有力保證。
2.2.2 建立優質雞蛋生產的營養調控關鍵技術
“優質雞蛋生產的營養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被中國農學會評價為“國際先進水平”(中農(評價)字[2020]第3號);研發的“優質雞蛋生產的營養調控關鍵技術”經過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認可,被中國農學會遴選為“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該項成果在改善蛋殼強度、蛋清濃稠度、蛋黃營養成分等多項雞蛋品質方面具有突出效果,為蛋雞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2.3 疾病防控技術
2.3.1 雞群免疫的科學減負技術
雞群免疫“科學減負”的本質是遵循機體生理規律、疾病發生規律及抗體消長規律,結合疫病監測數據,合理制定和優化免疫程序,減少疫苗接種次數,提高蛋雞生產性能。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各綜合試驗站得到應用,并進一步向體系外養殖企業推廣,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3.2 雞滑液囊支原體(MS)感染綜合防控與凈化
MS感染是危害我國養禽業的重要傳染病。根據連續3年的現場和實驗室研究,確定了不同條件下的MS感染的凈化與控制技術方案。對于祖代雞,主要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為主、活疫苗與滅活疫苗聯合免疫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方案。對于父母代雞,如果來自陰性祖代雞群,則采用與祖代雞相同的方案,如果存在低水平感染或垂直傳播,則在祖代雞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檢測結果適時采用敏感藥物輔助控制。對于商品雞,根據“一場一策”的策略,結合流行病學監測的結果,在育雛期存在高風險感染的時間點使用敏感藥物進行預防,使雞群MS感染陽性率維持在較低水平。
2.3.3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活疫苗(LDL-T株)的研制
自2009年以來我國nrTW I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已經成為危害中國養雞業的重要病毒,現有商品化疫苗對其交叉保護效果不好。因此,針對nrTW I型毒株的新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活疫苗(LDL-T株)被研制,并通過種毒的鑒定、實驗室試制、質量研究等實驗室試驗以及中間試制,發現該新型疫苗具有安全性好、保護率高的特點。
2.4 生產與環境控制技術
優化和集成蛋雞育成和產蛋期兼用的新型棲架立體散養系統技術裝備。結合我國籠養育雛的養殖模式,研發了便于免疫抓雞操作的育成產蛋一體化立體散養設備。進一步優化了棲架散養系統結構和采食空間;設計了一套適用于新型蛋雞立體散養棲架系統的光照系統,控制數據實時傳輸、光強度可調、漸明漸暗、光譜調控、光照均勻性設計及無頻閃特征,可滿足高溫高濕的多粉塵的蛋雞生產系統的高效健康生產的光要素要求。研究了不同養殖模式和群體飼養密度對蛋雞生長發育的影響及不同養殖模式對蛋雞產蛋期生產性能的影響,棲架飼養系統相比于疊層籠養系統產蛋效率高,更早達到產蛋高峰期,且維持產蛋高峰時間較長,為推動我國蛋雞養殖方式高效綠色健康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針對蛋種雞本交籠養技術開展了設施設備參數優化研究,形成了本交籠養設備優化工藝參數1套:①本交籠內推薦2種不同參數的產蛋窩(A:90 cm×40 cm×60 cm;B:70 cm×52 cm×60 cm);②本交籠內食槽背部擋蛋板推薦設置砂帶作為磨爪墊(長×寬:50 cm×10 cm);③產蛋窩內設置人工草墊作為地板覆蓋物同時用30 lx的LED白光與藍光作為開產初期的誘導光源,工藝參數的優化整體上降低種雞的死淘率7%,降低種雞的行為恐懼與血液內皮質酮含量,提高交配行為頻次與受精率,改善雞只福利,為蛋種雞本交籠養模式優化的推廣應用提供了依據。
2.5 蛋品質量控制及加工技術
2.5.1 研發了一種提高蛋黃液乳化性的生產技術
蛋黃液對熱敏感,超過65℃就容易變性凝固,導致其乳化性能顯著下降,極大限制了蛋黃液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采用酶改性的方法既提高了蛋黃液的耐熱溫度,又降低熱殺菌溫度對蛋黃液乳化性質的不利影響,達到改善蛋黃液乳化性的目的。
2.5.2 開發出營養雞湯制備技術
以淘汰蛋雞為原料,結合熱處理、超細粉碎、微膠囊包埋、生物酶解、美拉德熱反應等技術,開發出超微細雞骨粉、雞脂末、脫脂雞肉蛋白粉、濃縮雞湯調味料。根據老人、兒童、婦女等不同人群對鈣、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不同膳食需求,按比例調配出具有一定營養強化和功能特性的健康雞湯配方,大大增加了淘汰蛋雞的綜合利用率。
2.5.3 開發出蛋黃和雞肉風味食品配料
在傳統蛋黃油提取工藝基礎上,將乙醇提取法與酶法結合融合進去,提升效率。通過風味氣相離子遷移色譜(GC-IMS)技術分析比較了低膽固醇蛋黃油氧化前后的風味物質成分,發現氧化蛋黃油中的風味物質遠多于蛋黃油,豐富了蛋黃產品的香氣層次,拓展到多樣化個性化蛋品如蛋酥、蛋黃醬、蛋黃曲奇等產品的開發利用和技術改良。
2.5.4 開發了天然抑菌劑溶菌酶等復配抑菌劑
利用在蛋清中提取的溶菌酶,與干腌香腸常用配料之一的白酒組成復配劑,用于干腌香腸中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腸毒素的控制以及香腸品質的改善。
2.5.5 研究了3種抗生素在蛋雞后備期給藥對產蛋前期雞蛋抗生素殘留的影響
育成期103日齡給藥,在蛋雞130日齡所產雞蛋中仍可檢測到氟苯尼考藥物殘留,在150日齡蛋雞所產雞蛋中仍可檢測到恩諾沙星和多西環素藥物殘留,提示后備期在70日齡后要停止投喂抗生素。
3、2020年我國蛋雞產業存在問題
3.1 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對產業發展影響大
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蛋雞產業發展產生重大沖擊。一是打亂了種雞場的生產計劃。雛雞、雞蛋、飼料等運輸受阻,養殖場戶面臨供料、資金周轉困難,退訂雛雞合同,種雞場孵化處于減產或停孵狀態。二是影響了飼料運輸流通。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交通管制,大中型飼料廠主要原料儲存較多,玉米、豆粕等原料可維持一段時間,但配合飼料的運輸受到限制。自配料養雞場因玉米、豆粕等原料儲存少,耗盡后嚴重影響生產運轉。三是影響了雞蛋銷售。雞蛋經銷商收購量減少、價格低,小養殖戶資金運轉出現困難,可持續生產受到沖擊。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提前做好應對預案,保障蛋雞產業正常發展尤為重要。
3.2 蛋雞補欄、擴欄不理性,蛋價波動難免造成經濟損失
據研究,雞蛋市場價格波動周期約為3~4年,這使得蛋雞養殖每年產生不同的盈利空間。盈利空間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驅動養殖主體在下一個生產周期內調整生產,不斷適應雞蛋市場價格變化。2016年8月以來,蛋雞養殖持續盈利;除了2017年盈利空間較小外,2016、2018、2019年蛋雞養殖均有大幅盈利,尤其是2019年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蛋價全年維持高位,養殖盈利空間大幅增加。在此行情利好情況下,廣大從業人員養殖熱情高漲,不斷補欄擴產,一步一步推高蛋雞行業整體產能,造成2020年產能嚴重過剩局面,進而蛋價持續下滑,維持低位運行,全年蛋雞養殖虧損。
3.3 無抗養殖任重而道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飼料端“禁抗”,養殖端“減抗、限抗”大勢已定,但養殖環節抗生素使用總量在“飼料禁抗”的初期可能不會減少,養殖成本會有所增加。據了解,中小型養殖場缺乏成熟的替抗解決方案,再加上養殖場衛生條件和管理水平不夠理想,動物疫病發生率仍較高,不得不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部分養殖場治療用藥還有一定幅度增長。而歐盟在宣布飼料禁抗后的最初3年抗生素使用總量也沒有減少。因此,效果好、副作用低、性價比高的系統替抗方案是禁抗政策能否真正落實的關鍵,未來仍有較長的路要走。禁抗減抗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復雜性、長期性工程,絕非單一路徑可以實現。
4、2021年蛋雞產業發展趨勢
4.1 蛋雞存欄逐步調減,雞蛋供應穩定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跟蹤監測,目前祖代蛋雞種源有保障,能夠為商品代蛋雞養殖提供足夠的雞苗。據農業農村部定點監測,從商品代蛋雞存欄來看,由于2019年1—12月累計補欄同比有所下降,而累計淘汰雞同比大幅增加,加之雞蛋價格和淘汰雞價格維持低位,蛋雞養殖持續虧損,2020年蛋雞存欄穩中調減,去產能加快,2021年上半年產能將達到合理水平,從業者將回歸理性養殖。隨著生豬存欄恢復,雞蛋替代效應減弱,雞蛋消費也將有所下降,適度調減蛋雞存欄仍能滿足市場需求。
4.2 雞蛋價格低位運行,養殖盈利空間較小
2020年下半年蛋雞產能結構調整加快,但4季度產蛋雞存欄仍維持較高水平,雞蛋供應充足;隨著春節消費拉動,預計雞蛋價格在2020年春節前出現小幅上漲,春節后蛋價將有所回落。隨著生豬存欄逐步恢復到常年水平,雞蛋和淘汰產蛋雞消費需求減弱,全年蛋價下行空間較大。通常情況下,2021年上半年蛋價和淘汰雞價格將維持低位運行;下半年隨著中秋、國慶等節日消費帶動,蛋價將有所上升,但上漲空間有限,預計全年養殖效益一般,盈利空間有限。
4.3 拓展雞蛋營銷渠道,發展線上銷售模式
2020年上半年,受蛋雞存欄高位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響,雞蛋市場長時間持續低迷,由此推動蛋雞產業拓展營銷渠道,從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逐步向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新型銷售模式轉變。2021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網絡電商的普及、政府鼓勵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習慣網上購買生鮮副食。由于消費者網購雞蛋時更注重品牌和價格選擇,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也在適應形勢變化,注重企業品牌化建設,爭取更多機會參與線上網絡銷售。
4.4 消費重視食品安全,發展健康養殖
隨著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畜產品的安全、營養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市場上安全性高、品質優良的食品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人們對雞蛋的需求也從滿足量的需求提升到滿足質的需求。這一趨勢要求雞蛋生產者朝著健康養殖方向發展,重視蛋雞養殖的生物安全防控及周邊的生態環境保護,因而需緊繃食品安全這根弦,確保食用蛋品安全,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合理的產業規劃和布局、科學的場區規劃和標準化建設、規范的檢疫措施及落實、投入品的檢驗與控制、病死畜禽和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及循環利用等,均是關乎蛋雞養殖生物安全和周邊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也是未來蛋雞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向。
5、2021年蛋雞產業發展建議
5.1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的應對預案
蛋雞從業人員面對已經發生的突發事件,應總結經驗啟示;面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應做好應對預案。一是做好科學選址規劃。場址應選擇適養區、非基本農田等地方,考慮防疫等生物安全需要,兼顧交通便利,以防突發事件時“進出”兩難。二是調整適度規模。要根據周邊環境、生產工藝、生物安全、經濟實力、管理水平等因素,調整配套的適度規模進行養殖,不可盲目求大,追求一時之快,忽略未來不可控突發事件。三是共建風險分擔組織。聯合保險、期貨、金融等主體,組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多方合作組織,建立聯保機制,降低突發事件帶來的養殖風險。
5.2 加強預警調控,引導從業人員理性組織生產
針對蛋價頻繁波動,生產盲目調整情況,畜牧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生產預警預報體系作用。一要重視生產、價格等基礎數據收集工作,及時組織數據信息上報,避免瞞報、錯報、漏報、假報等情況發生。二要迅速開展數據整理分析工作,準確研判某一階段或時期的市場行情變化、生產消費變化等,把握供需平衡狀態。三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擴大宣傳受眾,讓廣大從業人員及時了解行業動態,理性組織生產、運輸、倉儲、銷售等工作,為蛋雞行業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5.3 推廣高效安全養殖技術,提升蛋雞養殖水平
一是推進蛋雞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改變“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模式,提升蛋雞養殖規模化。充分利用標準化示范場的作用,借力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加快標準化進程。二是鼓勵蛋雞養殖設施設備升級。激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有關蛋雞養殖設備智能化的研究,促使設施設備的智能化與物聯網技術充分融合。鼓勵并扶持蛋雞養殖場(戶)采用智能化設施設備,加強對投入品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管理與實時記錄。實現雞蛋產品安全、環境生態安全、養殖生物安全的智慧管理及預警。三是建立完善的疫病綜合防控體系。引導養殖場(戶)加強飼養管理,推行無抗養殖,樹立防勝于治的理念。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加快重大疫苗研發進度,提升疫苗研發效率,保障蛋雞產業平穩發展。
5.4 探索成熟、有效的替抗措施
現階段,應凝聚行業“共識”,宣傳引導養殖業回歸飼養本質。一是在“減抗、替抗”相關技術上進行探索和儲備,為全面“飼料禁抗”做好準備;依法依規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減少由于抗生素濫用所造成的危害。二是通過禁抗、減抗宣傳,緩解養殖主體對禁抗的恐懼心理,推動獸醫處方用藥,總體用藥小步慢減,建立“不指望簡單地依賴無抗替代物就能解決有抗飼料時代沒有杜絕的疾病問題”的基本底線觀念;強化終端畜產品殘留管理,盡量疏緩消費環節對“畜產品含抗”的不必要擔憂。三是加大對替抗產品的研發投入,積極研發替抗減抗產品。啟動替抗產品聯合攻關重大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及時加大宣傳,推動成果轉化,助力企業自覺禁抗限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