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行業作為關系民生的傳統行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社會穩定的基石。當前智能制造、生物科技、數字科技飛速發展,如何用數字化賦能傳統行業?用新質生產力重塑傳統農牧業的呢?
本期《創新擔當訪名企》走進新希望集團。新希望是一家以現代農牧與食品產業為主業的企業,是我國大型的肉、蛋、奶綜合供應商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農牧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和沃土。成立了42年的新希望集團,如何以科技促發展,用新質生產力重塑傳統農牧業?來看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專訪。
以下內容來源于央視財經
2025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在四川成都新希望集團的冷鏈物流基地,劉永好正在考察他們的冷鏈物流智慧平臺。這個平臺剛剛完成了最新的升級,不僅實現了貨車在運輸途中,全程由人工智能來監控溫度、路線等核心數據,在倉儲場景也實現了智能云倉加無人化設備運行。
生鮮供應鏈基礎設施和管理能力,是提升國內生產流通效率的核心關鍵,也是我國農業產業化、食品安全可追溯的重要保障。劉永好介紹,近年來我國生鮮配送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布局冷鏈物流行業也是新希望集團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們實現了冷鏈物流全鏈路數智化管理、全流程場景可視、全端口一鍵式線上操作。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這單貨是從成都到上海的,運過去這車貨,歷史對應的平均價格(運費)要7400多元。通過一系列優化,我們能夠做到運費4200多元。這就是科技帶來的價值,也是冷鏈物流做得非常有意義的事。
通過數字科技,把人、車、路、庫、貨等變量全部實現同時在線可控,使得整體冷鏈物流的成本下降了近20%,同時也改善了冷鏈斷鏈、周轉效率低等行業痛點。目前,新希望冷鏈物流已經建成了1100多萬平方米的倉儲運輸體系,入網冷鏈車輛超27萬臺,為全國90多萬家門店配送生鮮食材,日均訂單超過10萬單,產值規模超過100億元。
而這樣的數字化升級也體現在新希望集團的多個領域。在智慧養殖方面,通過數字孿生底盤和作業機器人相結合的模式,研發出免疫注射機器人、便攜式育肥豬估重系統等,使生產管理過程實現全在線、全實時、全反饋,自動跟蹤、自動控制的無人或少人的現代化養殖模式。數字溯源方面,建設了一站式食品安全“可追溯”平臺,完成全鏈路監控和數據沉淀。而他們的多個食品加工廠,也形成了從生產到包裝的全流程自動化。
育種是農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近些年,新希望開展了鴨芯片、豬芯片領域的一系列技術攻關。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從育種上要價值,我們和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形成聯合攻關,2024年研發出的中新北京鴨,填補了國內肉鴨核心種源空白,已經銷售幾億苗。生豬方面,我們培育出一種病得更少、成活率更高、長得更快的新品種。
在飼料生產上,新希望正在從原料端入手,研發替代大豆蛋白。劉永好介紹,我國飼料蛋白主要來自于大豆,而大豆的進口依存度高,每年進口量近1億噸。為了替代大豆蛋白,他們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發落地了高蛋白玉米技術,目前高蛋白玉米品種已經示范推廣了750多萬畝。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使玉米的蛋白含量從8%提升到12%,而全國每年2億噸玉米中的蛋白含量每提升1%,就有可能節約500萬噸大豆的進口。
此外,通過研發飼料發酵技術、全面優化配方成本,最大程度減少蛋白原料的使用量。目前,新希望自用豬飼料的豆粕含量降到了5%以下。新希望擁有全球第一的飼料產能,年產量超2800萬噸。
而生豬養殖規模也居全國第三,年出欄生豬1700萬頭。作為世界最大的飼料企業,同時也是最大的用糧大戶,新希望正在結合生物科技的現代化手段實現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從飼料生產到養殖、再到下游食品加工,新希望集團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劉永好表示,近兩年,新希望將逐步進行“瘦身”,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飼料和生豬養殖等核心主業。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這42年來我們先做規模,因為前二三十年解決的是量不夠的問題。在后十幾年解決的是產品質量的提升問題,最近這幾年解決的,是我們有比較優勢。有競爭優勢的業務,用新質生產力來武裝,減少“虛胖”,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
農牧行業作為關系民生的傳統行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社會穩定的基石。然而近年來,飼料以及原料價格波動頻繁,下游生豬價格也波動劇烈,這些都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營風險。2024年下半年以來,生豬價格逐漸回暖,但飼料價格卻持續下行,行業周期的影響還在繼續。劉永好指出,目前他們企業還并沒有走出低谷期。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我們不躺平、不焦慮,在轉型期、低谷期我們磨好刀,使刀口更鋒利。向科技要效益,向智能化要效益。走出調整期,迎來新格局下新的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孫超:剛剛結束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對于農牧和食品行業來說,帶來了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農業和食品業是消費的必需品,國家在拉動消費上出臺了很多政策。盡管周期波動比較大,但是我們仍然滿懷信心。信心來源于14億消費者的巨大的需求,這是我們的底氣。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吃的肉蛋奶更健康,品種更多、更安全,這就是我們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