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產業之一,畜產品質量安全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畜牧業作為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產業,其生產規模、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充分肯定我國畜牧業所取得的重大歷史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傳統的養殖模式及落后的管理方式是以犧牲和損害生態環境為代價、以大量自然資源消耗為前提、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標而促進的畜牧業,已經給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是解決生態、勞動力資源及農民收入之間矛盾的有力措施,而且可以生產出更加安全的畜產品,以確保人民的食品安全,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1 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1)眾多的人口對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形成巨大的壓力。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已達13億多。據預測,我國人口增長的態勢一直要持續到本世紀中葉才能進入負增長狀態。屆時人口總數將達到16億人,比目前的總人口數多了2億多人。這么多的人口對食物,包括對畜產品的需求,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畜產品的品質也有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對我國畜牧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2)資源的匾乏,對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形成巨大阻礙。畜牧業與自然資源有著密切的關系,雖然畜牧業不如種植業那樣直接與土地和水等自然資源形成生產體系,但是畜牧業是以種植業的第一性生產為基礎的第二性生產,沒有第一性的生產為畜牧業提供飼草和飼料原糧,就不可能有畜牧業的生產。所以自然資源是畜牧業生產最大的制約因素。目前,我國的自然資源狀況,尤其是農業資源狀況不容樂觀。農業自然資源日益緊缺,而且利用率低,利用方式粗放落后,浪費嚴重,破壞更是嚴重,竭澤而漁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成為制約農業、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3)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惡化是畜牧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嚴重問題。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給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是畜牧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嚴重問題。近年來我國規模化、工廠化養殖發展很快,工廠化養殖生產效率高,為滿足我國城鄉居民的肉蛋奶需求做出了貢獻。但是由于養殖場對環境污染治理的乏力,環境污染情況日趨嚴重。畜牧場和畜產品加工排出的污水、廢棄物和有害氣體等,都會對空氣、水、土壤和食品等各種環境因素造成污染,并由此對人畜健康、自然環境及畜牧生產造成各種危害。
(4)科學研究和推廣的不力制約著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我國畜牧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不能靠拼資源、拼環境的巨大代價來換取。但是在科技研究和推廣方面還存在著以下問題:技術研究和推廣不力,“高產、優質、高效”畜產品培育技術和畜牧業資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還缺乏結合,我國傳統畜牧業的精華與國外現代新科技結合不夠。此外還存在著基礎研究不足,已經研究出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科技成果在畜牧業生產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2 解決對策
(1)廣辟飼料資源,加大飼料資源的開發力度。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畜牧業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在飼養業總成本中,飼料費用占70%。畜牧業的發展必須充分挖掘潛力,廣辟飼料資源,加大飼料資源開發的力度,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改變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的種植制度,建立糧經飼“三元”結構的種植制度,正式將飼料作物納入農田種植制度中去,提高它的地位和產量。在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上,還要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和副產物。
(2)發展畜牧產業化,提高科技含量。要加大投資,發展養殖小區,形成產業化經濟。同時要不斷加大畜牧產業的科技含量。畜牧科技日新月異,胚胎移植、超數排卵和太空育種等可以提高畜牧業的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讓政府將各種支持資金整合起來,以基礎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為基礎,國家制定的養殖補貼為手段,狠抓養殖環境治理和飼料安全及畜禽健康安全,增強我國畜產品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
(4)增強畜牧業的保障體系功能。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對支持保障體系的要求越來越高。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和疫病防治體系是保障畜牧業持續發展的兩大體系。要建立和健全全國或區域性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進一步完善育、繁、推、養良種推廣網絡,加快畜禽良種引進步伐。畜禽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擔負著控制或消滅畜禽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重大任務,要完善體系建設,消滅嚴重危害畜禽健康的傳染病,降低規模化飼養的死亡率。
(羅浩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農林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