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獸醫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野生動物被馴化的早期階段,在我國不少獸醫技術可以追溯至殷商時代,西周時期已經出現了專門的獸醫。現在,隨著對動物認識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畜牧養殖范圍的不斷擴大,獸醫學已經從原來主要針對“六畜”擴展到了貂、狐貍、蜜蜂等多種經濟動物,進而又隨著醫學衛生事業的發展,將人畜共患疾病、公共衛生、食品生產等領域也納入囊中,形成了很多邊緣學科,對畜牧生產、生物學研究和人類疾病的治療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獸醫學和醫學的理論基礎是相通的,可以說兩者在多年的歷史中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和醫學一樣,獸醫也分為西醫和中醫兩類。西獸醫學是一門建立在家畜解剖學、家畜組織學、家畜生理病理學、家畜傳染學、家畜內外科、家畜產科、家畜寄生蟲病學等基礎上的一門理論學科;而中獸醫則和中醫一脈相承,具有自己一套截然不同的獨特體系,是我國歷朝歷代人民同家畜疾病進行斗爭的經驗總結。二次大戰以后,科學界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科的細化,獸醫學也不例外,相繼成立了小動物獸醫學、禽病學、獸醫流行病學、動物營養學及營養代謝疾病研究、麻醉學、實驗外科和顯微外科、獸醫毒理學和家畜中毒學、獸醫真菌學、獸醫病毒學、獸醫免疫學、人畜共患疾病、動物衛生學、獸醫公共衛生學、預防獸醫學及野生動物病學等新的學科。在我國現在的各大畜牧獸醫院校中,獸醫學的研究方向一般分為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和預防獸醫學三個方向。
獸醫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動物醫學方面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系統掌握動物疾病診治技術和相關獸藥、動物衛生檢疫等專業知識的應用復合型技術人才。圍繞著這個目標,獸醫專業的課程設置一般為:高等數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動物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獸醫藥理學及毒理學、獸醫病理學、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獸醫臨床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與手術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獸醫學、獸醫診斷學、產科學、中獸醫學基礎、傳染病學、寄生蟲病學、動物性產品衛生檢驗學、畜產品安全與獸藥殘留分析、犬貓疾病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