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畜牧人才網了解,11月9日至10日,“健康養豬增效行動中國行大講堂”大型公益活動,在山東濟南第27屆山東畜牧業博覽會期間鳴鑼開講。近年來,食品安全廣泛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在國內外消費市場上,豬肉產品的安全和衛生問題已成為關注點的焦點,推行生豬的健康養殖呼之欲出,成為我國畜牧業首要標準,其目的是給養殖的對象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疾病的發生,從而生產出無污染、個體健康的畜禽產品。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養豬大國,但生豬生產水平較低,每頭存欄母豬年提供商品豬的數量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據統計,丹麥、荷蘭等國平均每頭存欄母豬年提供育成仔豬數已超過25頭,而我國僅為14頭左右。這種狀況與豬群處于非健康養殖狀態,導致死亡率高、繁育力低有直接關系。因此,在全國養殖戶與畜牧人才中大力推廣健康養豬,創造健康穩定的養豬環境,確保每頭母豬發揮其正常的生產性能,降低育成仔豬死亡率十分必要,不僅可以大大提升養豬場(戶)的養殖效益,還能從源頭控制好養豬業的健康生態環境,實現人畜和諧發展。
規模化養豬首先得豬場規模化,如何做到豬場規模化,首先人是關鍵,其次才是技術,從產品本身來看,豬是活動體,我們服務的對象就是它,在服務業領域,講究的是人的管理。
——建立文化治理:我們必須提升豬場內部工作人員的文化理念及責任心,有一個歸屬感,通過豬場文化,統一員工思想;提升豬場管理人員的技術熟練程度。
——推行目標治理,實行績效考核:員工歸屬感的重要一點在于薪酬、任免、考核等,替身豬場績效考核制度,把豬場分成幾個小分塊,配備專門負責人,使豬場員工都有一個努力的重點。
——豬種技術創新,創辦學習型豬場。在信息日益發達的今天,規模化豬場也要注重技術的創新,定期舉辦座談會、培訓,完善豬場的知識庫和相關資料供豬場員工學習,及時傳達新的知識,適時為員工創造參加規模性學術會的機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來注重綠色食品,倡導健康環保理念,畜牧業尤其如此,在全社會推行規模化養殖的模式,為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