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即是商品,就會受到價值規律的制約和影響。豬的生產出現同期波動也在情理之中。作為中小生產者的專業戶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必須了解和把握好它的規律性,做到有的放矢。
專業戶必須了解豬生產周期的組成及其各階段的特點 筆者認為,豬的生產周期從效益上可分為贏利階段和虧損階段。盈利階段包括成長期、飽和期、過剩期,虧損階段包括衰退期、低谷期、導入期。就各個時期來看,專業戶在飽和期和過剩期熱情極高,最易沖動,大量補欄和培育母豬是此階段的特點,而在低谷期和導入期,專業戶最難冷靜,面對一段時間的虧損,閹割和宰殺母豬成風,正是這些不合理的安排使專業戶難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面對養豬低潮,專業戶要冷靜地分析市場形勢,及時調整飼養結構 飼料和豬的價格是反映養豬戶效益的晴雨表,而豬和玉米的比價系數更能直觀地反映養豬的效益情況,一般以1∶5~5.6的系數為平衡點。作為生產者,對這—系數的變化和過渡需保持高度的敏感,面對黯淡的養豬形勢,需要專業戶保持冷靜的頭腦,保存實力,不要因為仔豬價格低而迅速大量補欄,更不要因飼養母豬虧本而濫殺母豬。應運用逆向思維,將待售肉豬及時出售,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抓住時機做好母豬品種結構的調整,等待盈利階段的到來。
面對養豬低潮,專業戶務必做到“四防” 一防閹割、濫殺母豬。面對養豬低潮,切不能鏟除根本———母豬,要懂得豬的生產周期如同四季交替,冷熱有序,而下輪的盈利首先從母豬開始,此時專業戶最需要的是母豬品種結構調整。二防一哄而下,不要因眼前的失利而喪失信心,徹底息業,使自己失去挽回損失的機會。三防隨波逐流,不要為大眾趨勢所左右,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獨到的合于規律的見解來安排生產。四防疫病流行。專業戶切不可因市場低迷賣豬難而放松消毒和防疫。否則只能帶來雪上加霜的后果。
另外,專業戶對本地區豬的社會存欄量、周邊市場情況、糧食生產情況都應有一定的了解,這些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肉價的高低和專業戶的經濟效益。
摘自:中國畜牧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