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24日表示,中國依靠低成本勞動力資源增長的時代即將結束,未來將迎來一個顯著的收入增長周期。同時,他認為,短期內房價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5至7年內房價可能有30%-50%的下跌。
陶冬是在深圳舉行的“華潤信托2011年投資論壇”上發表上述觀點的。陶冬表示,工資上漲可以讓中國通過生產成本的調整,主動實現國際貿易收支的平衡。“這是一種肉爛在鍋里的做法,東部沿海地區的民工工資已經上漲了40%,今后可能還將以每年40%的速度上漲。”陶冬舉例說,一家五星級酒店在加薪70%的情況下,員工依然流失了70%。
陶冬預測,未來十年內工資都將保持兩位數增長,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將在2014年到來,這正是中國經濟今后10年最大的拐點。它將帶來四大影響:低端消費爆發增長、結構性通脹長期存在、低端地產爆炸性增長、自動化設備和投資高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勞動力密集行業都將重新洗牌,能否順利將成本向下游轉移是競爭成敗的關鍵。
對于房地產市場,陶冬表示,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地產泡沫破滅之前都積壓大量的未售住房,風險集中于開發商;目前,中國的存量住房主要是購房者手中的已售住房,風險集中于購房者。在負利率長期存在的背景下,房產已經成為民間的“儲蓄賬戶”,因此短期內房價不會大跌。但是隨著工資上漲、貿易順差正常化之后,貨幣市場環境將發生變化,流動性會明顯減少。“溫州的炒房資金將會從地產行業退出,去挽救他們流動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陶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