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羊又稱藏系羊,英文名稱Tibetan sheep ,是我國三大原始綿羊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青海、西藏、甘肅、四川等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區。青海是主要產區,約有藏羊1 000多萬頭,占青海全省綿羊總數的80%以上。
藏羊的特點是體格大,被毛以白色為主,呈毛辮結構,是青藏高原地區廣大農牧民主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因此稱藏羊為青藏高原的“白衣天使”一點也不夸張。
藏羊適應能力強、體格大、體質結實,生活在平均海拔3 500 m以上,生態環境條件惡劣的青藏高原,對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抗病力強,體格大,體質結實。
藏羊常年放牧在天然草場上,羊肉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和豐富的微量元素,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適中,膽固醇含量低,味美多汁,肉質鮮嫩,膻味小,含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對人類的健康非常有益。由于各地海拔、水熱條件的差異,藏羊形成了一些各具特點的自然類群。依其生態環境,結合其生產、經濟特點,主要分為高原型、山谷型、歐拉型3大類型,其中以高原型為主,約占藏羊總數的91.4%。高原型藏羊也叫草地型藏羊,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古老品種,這一類型的藏羊是藏羊的主要群體,數量最多。
西藏境內主要分布于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藏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地帶;青海境內主要分布在海北、海南、海西、黃南、玉樹、果洛6 個州廣闊的高寒牧區;甘肅境內80%的羊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各縣;四川境內分布在甘孜、阿壩州北部的牧區。藏羊產區海拔高,多數地區年均氣溫-1.9~6.0℃,年降雨量300~800 mm,相對濕度40%~70%。高原型藏山羊廣泛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經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適應了嚴酷的高寒生態條件,以盛產優質山羊絨(Cashmere)而聞名于世。王杰等研究表明,高原型藏山羊產絨量高,纖維物理性能好,但產絨量個體間差異大。藏羊的草場類型有高原草原草場、高原荒漠草場、亞高山草甸草場、半干旱草場等。
青海黑藏羊又稱貴德黑裘皮羊,是我國青藏高原地區藏羊的一個特殊經濟類型,以產黑紫羔二毛皮而馳名。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黑藏羊皮毛市場價格持續走低,致使飼養數量逐年減少,種群混雜嚴重,品質下降。針對這一實際情況,1985年青海省將貴南黑裘皮羊場確定為青海黑藏羊保種場。為了不使這一優良品種資源的基因丟失,2000年農業部將青海貴德黑裘皮羊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青海省根據農業部文件精神和全省畜牧業發展規劃,于2002年制定了相應的保護方案,對青海黑藏羊的保種目標、措施和保種場的建設內容進行了具體部署。同時省財政每年撥補一定數額的保種經費,以維持黑藏羊保種工作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