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歲的雷耀輝從長沙科技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后,到深圳闖蕩兩年。先是跟表哥學維修,然后跟家人做燒烤。因為店鋪到期未能續租,雷耀輝決定返鄉創業,跟自己的大伯一起經營湖南安化縣錦沐種養合作社,專門養豬。
說起跟養豬產業的結緣,雷耀輝說,2012年生豬行情不錯,賣豬很賺錢,心一動,不僅用自有資金建了豬舍,還從安化農商銀行貸款20萬元,加建了一個豬舍。“現在我在安化農商銀行有50萬元純信用貸款,因為我們村是安化縣信用鎮里的信用村,信用好,貸款利率也不高。”

因客群而變
雷耀輝只是安化農商銀行支持生豬產業的一個縮影。針對當地不同生豬養殖戶,近年來,安化農商銀行因客群而變,采取了不同支持方式。
對專業合作社,推一把,助其上規模。安化縣梅山一品熟食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湖南康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劉高華、龍燦輝、吳國兵、李廣安、肖慎芝、蔣余軍共6人,于2016年3月18日發起成立的專業生豬養殖合作社,采取的是“農場+農戶+門店”的方式,自主產供銷形成全產業鏈。自成立以來,合作社不僅被縣政府確定為“安化縣農產品重點打造品牌”,還被確定為2017年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合作社先后建有四個專賣點、一個生豬屠宰場、一個養殖示范基地,并對接了12個養殖專業戶,擁有2000平方米的豬欄,年出欄生豬500頭。安化農商銀行在此過程中一直給予信貸支持,目前授信額度200萬元,貸款余額50萬元,企業經營效益較好。
平口鎮通發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安化農商銀行支持的另一家合作社。在安化農商銀行50萬元貸款支持下,目前養殖場規模已達68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超過2500頭。“通過支持合作社上規模、上等級,可以推動生豬產業邁上新臺階。目前,全縣像這種規模的合作社,我行已支持近20家。”安化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諶燦球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幫一把,助其早日脫貧。平口鎮貧困農戶陳名軍有發展生豬養殖的意愿,安化農商銀行通過擔保形式,為其提供了19萬元貸款支持。目前,陳名軍已將養殖場地擴建至10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300頭以上,他也由此邁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安化縣是貧困大縣,這幾年,我行在助推脫貧攻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將支持貧困戶發展生豬養殖列入扶持范疇就是其中之一。到目前為止,支持類似陳名軍這類貧困戶總共36戶。”諶燦球說。
對重點技術型養殖戶,扶一把,助其重拾信心。安化縣是農業大縣,生豬養殖是傳統產業。過去,受行情低迷和自然災害影響,部分技術型生豬養殖戶放棄傳統養殖。2018年以來,安化農商銀行在生豬市場行情逐步上行的大背景下,抓住做小、做優、做特色的機會,主動上門與技術型養殖戶對接,并給予信貸支持,推動技術型養殖戶恢復養殖。奎溪鎮的龔志磊、龔向書在安化農商銀行60萬元貸款支持下,已建豬欄4000平方米,現存欄生豬1000頭,年出欄生豬3500頭。“兩年內,我行先后累放1400萬元貸款,支持40戶技術型養殖戶發展產業。”諶燦球說。
因擔當而為
截至2019年12月底,安化農商銀行存款余額153.84億元、貸款余額68.39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占全縣金融機構的43.13%和44.46%的縣域法人機構,在益陽市5家農商銀行中處于龍頭老大地位。該行在安化當地百姓和政府心目中擁有很高地位和形象,是湖南省農信系統2018年考核中位列前三名。這家農商銀行一直堅持支農支微、做小做散、專注“三農”、深耕縣域,講責任,有擔當。這種責任和擔當在支持生豬產業當中,同樣得到充分體現。
據安化農商銀行行長胡波介紹,為更好地支持全縣生豬產業發展,在生豬養殖戶遇到困難時,安化農商銀行第一時間組織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對接,及時了解生豬養殖戶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我行投入信貸支持的養殖戶,大部分經營正常。大福、新橋、清塘、梅城、羊角、平口等地區雖然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養殖戶有部分損失,但都享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補貼。”
對于遇到困難的養殖戶,安化農商銀行不限貸、不抽貸、不斷貸,對符合條件、講信用的優質養殖戶,主動增加信貸投入,并將原先貸款利率下調,努力降低生豬養殖經營戶的貸款成本和經營壓力,與客戶共渡難關。對銷售遇阻的養殖戶,該行安排客戶經理,幫助其聯系銷售源,解決銷售難題,在解客戶之難的同時,也從源頭上控制了信貸風險;同時積極與畜牧部門聯系,溝通協調科技人員,指導養殖戶獲得專業技術幫助。
此外,安化農商銀行還開展“整村授信回頭看”客戶大走訪工作,下沉服務重心,對原來已采集信息的生豬企業、合作社、養殖戶,再次進行資料采集,及時更新信息,調整授信,為其提供優質信貸服務。“我行的生豬養殖貸款一般采用信用、保證與抵押貸款三種方式發放,其中,企業、合作社主要采用不動產抵押方式,個體和農戶主要采用保證貸款、信用貸款方式。五萬元以內小額貸款采用信用貸款模式發放,無需擔保。”胡波說。
為保供而沖
“截至2019年11月末,我行共支持上規模的生豬養殖客戶195戶,較2018年同期的122戶增長了73戶;生豬養殖貸款余額4586萬元,較2018同期增加1128萬元。近三年,累放生豬養殖貸款8185萬元,目前沒有形成不良。”諶燦球表示,“生豬產業事關民生,也關系著百姓碗里能不能有肉。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出,‘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做到保供穩價’。為了‘保供穩價’,2020年,我們將響應政府號召,繼續沖在前面,不斷加大對生豬產業的支持力度。”
據諶燦球介紹,作為湖南省生豬養殖大縣,2019年,安化縣生豬養殖110萬頭,目前有存欄豬36.2萬頭。2019年已出欄銷售生豬73.97萬頭,實現產值近4億元,全年銷售生豬有望達80萬頭。全縣生豬規模養殖主要集中在羊角塘、東坪、大福、小淹、奎溪、田莊等鄉鎮,規模較大(500頭以上)的養殖場有149戶。規模排名前列的是羊角塘鎮,現有存欄豬4萬頭;東坪鎮龍燦輝,2019年銷售生豬3萬頭,尚有存欄豬2萬頭。全縣新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5個。“我們正在與25戶新批養殖場中的幾家進行對接。其中,我行已就湖南省輝華牧業有限公司和湖南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新建的大型生豬繁育基地進行了對接,目前正在洽談中;安化盛和竹田農牧有限公司年設計出欄3萬頭生豬建設項目,目前也在穩步推進中,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
談到當前支持生豬產業中遇到的困難,諶燦球坦言,一是生豬養殖產業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規模性的企業集群或龍頭企業,個體養殖戶、養豬大戶在非瘟面前易被打垮,抗風險能力不強;二是農村養殖戶難以提供有效擔保,部分養殖戶的抵押物嚴重不足,導致規模上不去;三是現有政策中,部分是中央新近出臺的還未能落實到位,養殖戶積極性調動效果不明顯。
對此,諶燦球建議,一方面,要出臺更多扶持政策,讓政策進一步透明化和公開化,地方政府也應進一步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建議出臺扶持農信社支持養殖業的政策,因為目前種養殖業大部分在農村,農信社或農商銀行是支持種養殖業的主力軍,建議將有效扶持政策配套給農信社或農商銀行,如劃撥專項資金、優惠稅收等,以便農信社或農商銀行能更好地支持種養殖業特別是生豬產業的恢復生產。
縱深: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需打“組合拳”
“生豬生產”被近期兩次重要會議強調,不同尋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做到保供穩價;隨后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
兩次會議均提出“恢復生豬生產”要“加快”,因為“糧豬安天下”,糧食生產和生豬生產穩定了,國家才能安定。豬肉同糧食一樣,都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是關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最重要食品之一;生豬產能能否恢復,不僅影響百姓碗里能否有肉,也影響CPI指標,因此,“保供穩價”刻不容緩。“保供”,為的是讓百姓買得到;“穩價”,意在讓百姓買得起。“保供”是“穩價”的前提,“穩價”是“保供”的目標。兩者的共同前提是,必須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但生豬生產又不同于其他行業。據了解,從母豬開始飼養到生產出商品豬,大約需要18個月的周期,因此,要恢復生豬生產,必須鼓勵飼養母豬。沒有能繁母豬就沒有豬苗,想加快也快不了。所以,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當前需要打出“組合拳”。
一方面,堅決清理不合理禁養限養,為生豬產業恢復產能創造良好養殖環境和條件。
從記者采訪情況看,這輪生豬價格上漲,非洲豬瘟雖起了推波助瀾作用,但疫情顯然背不起豬肉價格上漲的全部動因。相反,一些地方為了治理環境污染,采取“一刀切”措施,對被當地政府視為禁養或限養區的生豬養殖場進行拆除,影響了生豬產能,這是造成當前豬肉價格高企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既然禁養限養影響了生豬產業發展,那么對一些不合理的禁養限養進行清理,就是治本之策。
當然,清理不合理禁養限養,并不必然帶來生豬產能的快速恢復。因為非洲豬瘟疫苗尚未問世,生豬養殖信心恢復需要時間。但不管怎樣,優化了養殖環境,就會有一些主體抓住當前生豬行情,在生豬養殖上拼一把。因此,清理后,生豬產能有望獲得一定增長。
另一方面,要真正激發各地養豬積極性,加快恢復生豬生產,還需要財政、銀行和保險等各方發揮合力,通過“組合拳”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支持作用,讓銀行能貸、愿貸、敢貸,讓保險公司在生豬保險方面能保、愿保、敢保。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一些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在生豬養殖產能增加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新希望集團擬在四川廣安等地建成7個生豬養殖項目,總投資57.95億元;唐人神集團將在河南投資22.6億元擴大生豬先進養殖產能;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將投入110億元發展生豬養殖;另有15家生豬養殖龍頭企業近期與湖北恩施州、四川涼山州等16個市(州)政府簽訂生豬產業發展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近500億元,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增加生豬出欄2200多萬頭等。
但300頭、500頭這樣規模的生豬養殖大戶或生豬養殖合作社,在產能擴張上卻非常謹慎。除了非洲豬瘟疫苗尚未研制出來,讓一些養殖企業或大戶不敢擴產之外,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不少扶持生豬養殖政策,尚需進一步宣傳,讓養殖戶知曉其操作細節,包括需要具備哪些資質、走什么流程、有沒有限額等,讓好政策發揮好作用,真正調動養殖戶擴產積極性;同時,商業銀行提供信貸支持,目前需要生豬養殖大戶擁有有效抵押物,但抵押物缺少一直是生豬行業的共性問題,生豬活體抵押尚在試點,在此情況下,財政政策需走上前臺。
目前財政對生豬穩產保供提供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小。不僅有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政策、臨時貸款貼息政策、增加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規模、提高生豬保險保額、生豬良種補貼等,還進一步強化了省級財政統籌力度,明確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統籌職能,切實加大生豬穩產保供支持力度,支持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生豬生產、市場供應等相關工作,確保中央與地方相關政策落地生根。比如,山東就綜合運用種豬直補、保險提標、貸款貼息、標準化改擴建等系列扶持政策,統籌省以上財政資金5億元扶持生豬產業發展。這些政策對當前各地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發揮了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當然,正如采訪中聽到的心聲,養殖戶期待有關方面的扶持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能更加公正、透明,金融機構期待有關方面能增加稅收優惠或采取專項資金支持等辦法,使其能獲得更多財稅政策支持。對于這些期待,有關方面可進一步施以“組合拳”,通過全方位支持,讓“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變成行業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