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季度生豬均價漲后緩慢回調

具體來看,豬價仍來源于供應面的強勢支撐。其一,前期由于豬瘟疫情影響仔豬成活率較低,疊加春節后因疫情防控因素,市場運輸受限,仔豬調運不暢,使得生豬產能恢復變緩。其二,5月下旬,生豬價格出現反彈,養殖單位進行二次育肥,疊加夏季生豬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導致市場供應偏緊,出現供應斷檔現象。其三,6-7月份受臺風影響,南方強降水不斷,多地內澇使得生豬產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綜合因素疊加,屠宰企業壓價難度較大。
2、生豬存欄恢復,市場供給能力提升

3、生豬市場高點難再現
下半年國內生豬市場將難以觸及去年價格高點,整體將呈現先抑后小幅上揚態勢。從未來供需結構來看,供應方面:其一,政策性調控,儲備肉投放市場疊加政策扶持,進口肉增加,提高市場供應;其二,北方地區生豬出欄量出現逐漸走高趨勢,疊加二次育肥因素,未來生豬出欄量將會上量明顯。需求方面,受大環境影響,今年生豬需求端整體欠佳,雖然8月底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節、國慶節的到來,會對生豬消費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但整體來看,隨著生豬供應端的不斷增長,將會削落需求端對價格的拉動作用,預計10月-11月豬價或下降幅度或不斷擴大。步入12月之后,隨著南方地區灌腸需求以及春節前的備貨預期的提振,生豬價格有望跌后小幅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