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生豬期貨首個掛牌合約LH2109完成最后一個交易日,順利摘牌,同時全部交割已順暢完成,交割結算價13265元/噸。
據大商所介紹,截至9月27日,LH2109合約共運行175個交易日,其中,自1月8日上市起至7月29日共135個交易日為生豬期貨主力合約,8月以來因臨近交割,LH2109合約成交、持倉逐步減少,9月13日成交、持倉已為0。整個運行期間,LH2109合約累計成交量190.97萬手,成交額6591.13億元,日均持倉1.70萬手,配對交割20手。
作為生豬期貨第一個掛牌合約,自9月1日首次交割配對起,LH2109合約共配對交割20手,包括5手車板交割,15手倉單交割,涉及9家賣方會員的13個客戶、10家買方會員的10個客戶和6個交割庫。20手交割均為每日選擇交割(由賣方主動提出交割申請)。
其中,16手交割配對為現場提貨,共出欄生豬2131頭,出欄生豬均重117公斤;買方選擇協議交割方式自行交收的3手,交割庫回購的1手。16手現場提貨的交割中,買方接貨后省內處理的10手,跨省調運的6手。目前所有交割提貨均已順利完成。
大商所方面表示,為確保首個生豬期貨合約交割平穩順暢,已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
一是持續增設交割倉庫,為企業參與期貨交易和交割提供便利,確保可供交割量充足,目前生豬指定交割場點數量已達23家。
二是強化生豬交割業務培訓,面向會員單位和交割倉庫全面解讀生豬期貨交割業務及流程,并通過視頻、長圖和交割手冊等形式通過媒體渠道進行廣泛傳播。
三是為便于買方客戶在疫情期間順利接貨,完善協議交收、養殖場回購、場外交易等多元化交割配套措施。此外,大商所還針對新冠疫情、洪澇災害等突發情況制定了詳細應對預案,積極與交割庫、質檢機構溝通,確保生豬期貨交割順利完成。
市場人士表示,作為我國首個活體交割品種,生豬期貨交割是其功能發揮的關鍵環節。如今,生豬期貨首個合約交割流程平穩完成、順利摘牌,這一方面意味著生豬期貨走過了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合約規則、交割制度等通過了市場的全面檢驗,相關設計符合現貨市場實際情況;另一方面,通過交割實踐,市場各方進一步加深了對生豬期貨交割流程的理解,積累了交割經驗,增強了深度參與生豬期貨的信心和積極性,生豬期貨的功能發揮又往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在日前召開的2021中國農牧產業(衍生品)大會上,大商所商品一部負責人胡杰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將通過不斷提質增效以更好地促進生豬期貨的功能發揮。一是繼續擴充交割資源,完善交割庫布局;二是有序活躍市場,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提量增效;三是繼續完善多元化交割和延伸服務,完善集團化交割、場外交易等延伸服務;四是提高交割效率和質量,推進智能交割監管研究。
9月27日,生豬期貨主力合約LH2201低位反彈超5%,重新站上14000元,報收14360元/噸,漲幅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