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外界在討論天邦的時候,免不了扯上新希望,還為它們腦補一場“相愛相殺”。
顯然,關鍵在高管,當天邦的董事長、財務總監、副總裁等要職均由前新希望人擔任時,這勢必也會將新希望的企業基因或多或少注入天邦。
起初,這被認為是一件好事。
僅僅5年時間,新希望便將養豬事業發展得紅紅火火,養豬四巨頭之一絕非說說而已,養殖凈利潤率是飼料業務的好幾倍,不僅吃上了2019-2020年豬價暴漲的紅利,資本市場明顯也看好其后續發展的潛能。
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新希望憑借316.057億美元的營收躋身榜單第390位,養殖帶來的紅利是送它首次登榜不可忽視的東風。
天邦聘請鄧成(曾任新希望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山東經營特區總裁,新希望副總裁)為董事長,聘請王維勇(前新希望副總裁)為副總裁,聘請王述華(前新希望副總裁兼財務總監)為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其也想大踏步發展養豬事業的想法。
想法是好的,但時機可能不對。
鄧成去年9月27日后加盟天邦,王維勇去年11月加盟天邦,王述華則是今年1月8日。而后,今年一二季度,天邦采取了激進的決策:
天邦在11月19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主動承認了,調整管理層是因為發現戰略不對。
新希望很好,但不適合天邦。相比傳統農牧企業,新希望多少顯得“不走尋常路”,飼料、養豬、乳業、食品、地產、金融、TMT……它更像是一家“平臺型”企業,而天邦不是。
意識到戰略問題后,天邦“斷臂求生”。
“新希望系”高管是集體辭職了,但攤子怎么辦?后續的經營方向,企業負債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錢是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三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 74.54%,開源節流迫在眉睫。今年先后剝離疫苗和飼料業務,獲得超14億元現金流入,同時通過與通威的飼料合作獲得了3個月的賬期。
“嚴格工程項目資金支出,停止新項目開工、暫停在建工程等,適當控制養殖增量節奏。”暫緩薪資發放,儲備公司現金流。(推薦閱讀:高管降薪至三分之一,其他員工折半發放?上市豬企收到雪片般降薪申請:上下齊心,共度寒冬)
11月10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
8月開始“進行人崗匹配,留下的都是精兵強將”,高峰時1.4萬人左右,現在約1.2萬名員工,相比之前披露的裁員1500人,人數現在少了2000人。
即便現況如此,天邦還是堅定自己的種豬事業,同時向食品企業轉型:
“希望能做到出欄3000萬頭”,“在生物安全可控前提下,盡量采用輕資產擴張模式,代養部分也由公司提供種豬或仔豬。”
截至三季度末,天邦能繁母豬存欄38萬頭,預計今年出欄400萬頭左右。“后備充裕,已建成產能已達到能繁70萬頭”“明年生豬出欄產能如果想做是能夠達到 800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