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業內頭部豬企看好后市的信號對外釋放,豬價以“螞蟻賽跑”之勢不斷逼近成本線,回顧過去的2021年以及2022年的一季度,不斷下探的5元豬價行情究竟對整個行業的養豬人做了什么?
養豬人對什么最敏感,當然是錢了。上至企業高管、下至豬場一線,豬周期對其的影響早已明顯體現在薪資上面。
從豬企高管薪酬總支出來看,統計內的16家上市豬企中,有11家出現大幅下滑,其中下降幅度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溫氏、牧原、新希望。至于2021年上市豬企中普通員工的平均薪酬情況,則意外是天康生物第一。
撇開“只可遠觀”的高管薪資不談,一線工、行政和財務明顯更能感受到2021年豬周期的寒冷,成為調崗降薪優化的主要目標人群。故,對比各大豬企2021年年報和2020年年報,會發現部分豬企離職比例較高:
正邦離職比例57.78%,新希望16.49%,溫氏16.75%。
其中,溫氏在生產、行政、財務方面減員較多,而新希望在生產、銷售、財務、行政方面減員明顯。
有離職自然有跳槽。
牧原增員15000人,天邦增員1800人,海大增員7300人。其中,牧原增員主要集中在生產、銷售方面,銷售增員更多為了屠宰業務;海大增員則集中在技術、研發隊伍。
2021年年報已經是過去式,2022年已經過去一個季度,并在二季度迎來豬價反彈恢復。隨著集團場虧損面縮緊,現金流改善,龍頭豬企開始出現規模招聘的苗頭。
與此同時,求職者對于上市豬企的熱情與日俱增:常熟德康瀏覽次數20w+,浙江華統瀏覽次數22w+,四川正邦瀏覽次數23w+……
觀察近日急招的豬場崗位,筆者個人的感受是,就崗位熱度而言依次排序是技術員、場長、獸醫和主管。集團豬場還是以招聘一線崗位為主,主管崗位可能出于企業內部培養的緣故,招聘需求較弱,而場長、獸醫的待遇,就筆者看來也屬于行業正常水平。
崗位在增多,但招聘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