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豬價現價—完成成本=盈利這一公式來簡單推算上市豬企當前的盈利情況,會發現牧原、溫氏、新希望、中糧家佳康、天邦、大北農、正邦、天康生物7月份商品豬售價均超過21元/公斤,而它們當中育肥成本最高也不超過20元/公斤。
也就是說,上述龍頭的養豬業務已經迎來扭虧轉盈的重要轉折點。
其中,牧原商品豬售價比成本高5.8元/公斤,按照一頭豬出欄重110公斤計算,它7月出欄459萬頭,代表著公司上月或實現養豬盈利超29億元。
上市豬企幾乎代表國內最先進的養殖力量,而上述的TOP8企業更是規模豬企中的明星企業。它們的業績風向不僅是全行業的市場縮影,更在深層次意義上表露出業內對求職者的喜好程度。
更直白地來說,就是從上市龍頭跳槽出來的人更易受地方中小企業青睞,受青睞的具體表現包括,更易跳槽成功,跳槽后不易職級下降,甚至成功升職加薪。
近年來,牧原的崛起和飛速成長,便引得不少企業在招聘時傾向從牧原出來的候選者。反之,倘若公司沒落,大量職工涌入求職市場,對應的,招聘企業人力也會下降對該公司出來的人的簡歷評級。
在這時,你可能遠比任何時候都會感受到原公司以及原公司的經營業績于你、于你的求職,有什么關系!
不同職級,所受影響不一。一線向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所受影響較小,職級越高所受影響越大。其中,場長跳槽一般具有較高不透明度。
之前,業內屢次傳出百萬年薪場長的傳聞。這確有其事,筆者獲悉,某上市豬企場長年薪曾高達150w,其中超100w為股票收入,這也是頭部豬企常對外宣稱的股票激勵計劃。股票解禁恰迎2020年前后股票高漲,自然收割百萬紅利,但現在時過境遷。
分場長/線長/主管及以下崗位的員工主要是靠技能混跡養殖場,于他們而言,在什么企業哪里的豬場工作其實差別不大,所以一旦原單位發生較大變動,他們會更主動離職或跳槽。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場長的職業境遇。
他們的收入計算方式一般按年薪計算,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年底獎金;而部分龍頭旗下的場長之所以屢次被傳高薪,更是因為這類場長收入構成中可能有一半是股票收益預測。
發展到這一步的場長幾乎和企業利益有了較為深度的綁定,一來較難滋生離開的念頭,二來管理工作逐漸成為工作重心。通俗來說就是,從業務能手變成社交能手。
為什么集團場降成本這么難,降本增效喊了一年多還在討論虧損比慘,不失是因為管理工作中的人際處理和“損耗”。
正所謂“成也集團場,愁也集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