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自筆者的觀察和采訪,主觀,主觀,非常主觀,僅供參考(求生欲拉滿)。
就筆者觀察,綜合下來,外企確實是被養殖業從業者吐槽較少的對象。
拋開業內固有的問題(如工作環境封閉、難正常休息)難以改變不談,職工常吐槽、在意的煩惱繞不開五險一金、管理嚴苛動輒扣錢、末尾淘汰等,而在這些方面,外企表現得的確比本土企業更具人文關懷。
養豬企業中,一談到外企常令人聯想到正大。比起薪資,正大的福利待遇更令人心生好感,尤其在同梯隊集團豬場尚且無法保證一金的映襯下,按規繳納五險一金的正大明顯更易獲得求職者的信賴。

不同地區的繳納標準可能存在差異,但一般正常繳納
動輒扣錢、裁員辭退,也很少與正大掛鉤;恰恰相反,即便在豬價低至5元期間,正大也在招人。
曾有正大前應屆技術員如此評價公司與其他豬企的差異:
正大更多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這也是新員工為什么前期一兩年的工資一般不高的原因。事實上,這個工資在業內算是標準水平了,你就值這個價,公司就看你這個人能不能耐得住性子,倘若連一兩年都堅持不下來,憑什么提拔你?
等你達到一定的價值,技術厲害了,能為公司掙錢了,在這時,和領導商量一下,升級加薪,不就一句話的事,領導能不給你升?曾見過一位上市豬企的場長,入行8年竟只懂產房,換作在正大,他能當場長?
上述固然是一人之言,但也從側面佐證了正大畜牧業“黃埔軍校”的美名。(推薦閱讀:從不裁員從不空降,追海大趕新希望的正大,是“養老”外企還是“黃埔軍校”)
除開正大,國內禽業、動保等領域亦有外企,相比本土企業,它們在薪資架構、調休休息、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確更加規范和嚴謹,無論是對求職者還是對企業自身都有更高的職業要求和人文關懷。
比如某美資外企養禽公司,入職即有10天年假,月休8天集中調休;還有某動保外企,保證每年固定漲薪。
當然了,筆者也不是外企吹,外企也不全是“歲月靜好”的行業“凈土”。
一方面,它們的入職要求高。
如正大一直在業內被傳偏愛本科及以上學歷,奈何畜牧業內大專生才是主流。而動保類外企在學歷要求上更高,即便技術服務類崗位,也會要求碩士學歷,降低要求也得是名校科班本科生。

畢竟有外資背景,公司內部管理層可能不懂中文,因此英文熟練度成為不少人邁入外企的攔路虎。
另一方面,外企的薪資彈性不如本土企業。
縱使土著企業有多不好,但行情起來時,它們提供的薪資將遠遠超過外企。牧原、雙胞胎、正邦曾被傳出的高薪,其數字之大引得多少人“競折腰”。
薪資上限高,晉升速度也遠比外企快。國內企業一年場長的勵志故事很少在外企上演,當真金白銀砸到你面前,很少人能巋然不動。
這也是外企人離職的主要原因。一切朝錢看!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歲月靜好”還是“爆肝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