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行業或已進入寡頭時代。
01、牧原“太能打” 盡管市場上、輿論上議論紛紛,但從豬企對外披露的公開信息來看,牧原一如既往保持著一枝獨秀的地位。其他盈利豬企的利潤加起來才能和它打個平手。
重點是,近十年,牧原年年賺錢,期間利潤翻了40倍左右,這才是不得不注意的關鍵?!皬娬吆銖姟本置嬉呀浶纬?,牧原也意識到自身獨特的行業地位,在響應政策方面持積極的態度。
還有溫氏,盡管2021年巨虧134億,但在2022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48—53億元。在2022年12月7日公開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公司表示:
02、出欄多不代表掙錢多 企業能扭虧為盈甚至大幅盈利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下半年豬價回升,即便是牧原,超8成的利潤也是在四季度獲得的,大部分豬企皆在去年下半年加大出欄量。
但在比對出欄數據和預計凈利潤后,你會發現出欄量和盈利能力并不完全對等。
出欄量TOP10的企業中,有3家企業凈利為負,分別是新希望、正邦和傲農,其出欄量排名分別位于第3、第6、第7,與其盈利能力并不對等。
與之相反的是天邦、海大、京基智農等企業,雖出欄量比不上前者,但預計凈利潤分別達9.5-11.5億元、28-31億元、7.5-8億元,發展速度更健康。
“強者恒強”,企業之間的差距漸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