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正文

          普通人的暖冬,養豬人的“寒冬”

          發布時間:2025-02-05 10:54    作者:丁萍    來源:妙投    查看:
              天氣成了豬價的“風向標”。

              從豬價的表現來看,2024年對于養豬行業來說,日子并不算太難過,這還要歸功于2023年的寒冬。

              自2024年5月起,生豬價格一路攀升,從約15元/公斤漲至8月中旬超過21元/公斤。盡管隨后出現了一定的回調,但在10月之前,豬價依然保持在17元/公斤以上的高位。

              這波漲價潮無疑讓養豬企業嘗到了甜頭。2024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104.8億元,同比增長了驚人的668.9%;溫氏股份則實現歸母凈利潤64.0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41.47%。

              2024年豬價之所以展現出“淡季不淡”的特點,產能下降確實是其中一個因素。農業部數據顯示,2023年8月和2024年1月期間我國能繁母豬累計環比下滑了約9%,理論上,這會導致2024年5月至10月期間的生豬供應相對緊張。

              而寒冷天氣是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

              2023年可謂是一個寒冬,低溫引發了仔豬腹瀉,導致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間,仔豬的存欄量環比累計下降近10%,這直接影響了6個月后的生豬供應。

              以上變化讓養殖戶對豬價有了樂觀預期,開始惜售。隨著豬價上漲,壓欄和二次育肥行為更加積極,推遲了產能的釋放,最終引發了豬價的超預期上漲。

              可以說,2023年的寒冬讓2024年養豬人的日子不至于太難過。

              但2024年是暖冬,這一氣候變化無疑為養豬行業釋放了一個不太樂觀的“信號”。

          暖冬是豬價的“壓制器”

              溫暖的天氣將減少仔豬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對生產效率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影響有限,這種反差或許讓養豬人在2025年不會那么輕松。

              在基本分析框架中,影響豬價的是供需兩端,但由于我國豬肉需求較為穩定(我國豬肉消費量自2014年開始萎縮),因此對豬價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供給端。

              從生長周期上看,一頭能繁母豬(指已經生產過仔豬且能夠繼續繁殖的母豬)到生豬出欄,通常需要約10個月時間。其中,母豬的妊娠期為4個月,剩下的時間則是仔豬的成長過程。即仔豬存欄量是提前6個月判斷生豬供應的先行指標,而能繁母豬存欄量則決定了10個月后的供應情況。

              換句話說,2025年1月到12月的生豬供應量,不僅會受到2024年8月到2025年7月期間仔豬存欄量的影響,還與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期間能繁母豬存欄量息息相關。

              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能繁母豬在2024年4月停止去化,此后連續7個月環比回升,對應2025年2月生豬供應也呈遞增態勢;且暖冬并未對生產效率造成顯著影響,2024年10月和11月期間,仔豬存欄量僅環比下降0.6%,遠低于2023年同期5.4%的下降幅度。所以我們預判2025年生豬供給是非常寬松的,豬價會保持低迷。

              那么,2025年豬價是否會像2024年一樣迎來一波階段性上漲行情呢?

              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不大。當前市場環境下,養殖戶對未來豬價同樣保持謹慎態度,這樣就很難看到像過去那樣積極壓欄和二次育肥(以下簡稱“二育”)現象了。

              我們一直在強調二育的重要性,它們究竟如何影響供給端?

              具體來說,壓欄是指生豬雖然已達到正常出欄體重(110-120kg),但養殖戶卻選擇繼續飼養,期待更高的賣價;而二育則是指養殖戶在豬價上漲時,購買一些尚未達到正常體重的生豬,進一步飼養直到其體重增加后再出欄。

              這兩種行為本質上都是養殖戶為了追求更高的賣價,選擇延遲出欄,導致短期內豬肉供應減少,而在未來幾個月,供給會集中釋放,從而形成更大的供給壓力,對豬價產生短期沖擊。

              根據涌益咨詢數據,2024年10至12月的計劃出欄環比增量分別為4.3%、1.7%和5.4%,而實際完成度分別超出了計劃增量的4.2%、1.6%和6.5%,這一增幅明顯高于2022年和2023年同期。

              根據卓創數據,11月和12月初的出欄均重分別為125.32公斤和125.99公斤,同比分別增加了1.59公斤和1.26公斤。這也解釋了為何豬價在2024年腌臘旺季并未如預期那樣“火爆”,反而出現了下跌的情況。

              總之,供給端的增長,疊加實際疫病減少讓生產效率有所提升,以及二育行為的減弱,我們對2025年豬價的預期比較悲觀。

              與此同時,市場對未來豬價也極致悲觀。

              從生豬期貨來看,2503和2505合約的價格都在13元/kg左右,2509和2511合約也僅僅在14元/kg徘徊。這意味著,市場對2025年豬價的預期幾乎停留在“現金成本線附近”,產能無法有效出清,又缺乏盈利空間,整個市場的預期已經跌到了谷底,似乎沒有比這更糟的情況了。

          豬周期趨向微利模式

              2025年并非個別現象,長遠來看,豬周期將逐漸從高彈性階段過渡到低利潤率時期。

              原因并不復雜——產能難以大規模出清,又沒有生豬養殖企業大舉擴張,生豬產能會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就削弱了豬周期的周期性波動。與此同時,行業競爭日益加劇,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持續縮小,逐步進入了一個低利潤率時期。

              先說為何生豬產能難以大幅出清,這背后主要有兩層邏輯:

              (1)市場參與者的虧損承受能力明顯提高,這也是我們過去常提到的產業中的一個重大變化。在之前,我國生豬養殖參與者7成以上是散養戶,這些散養戶的規模較小(出欄量通常不超過500頭),資金實力相對薄弱。

              而隨著環保政策以及非洲豬瘟的清退,大量小規模散戶退出市場,5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場開始占主導地位,從2011年的36.6%提升至目前的70%左右。相比散戶,規模場融資能力相對更強,虧損承受能力也更高,因此即使在豬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它們也能夠維持甚至擴大產能。

              豬周期在資本介入后逐漸失去規律性,逐步弱化,這也是本輪豬周期被拉長的主要原因。

              (2)現在處于生豬養殖盈利周期,是主動去化的阻力。本輪豬周期起始于2018年6月,下行周期始于2019年10月,至今已經持續了4年多時間。在這期間,豬企們經歷了4輪“虧損底”,如今終于迎來了本輪周期的第二個盈利周期,自繁自養模式自2024年6月開始有利潤。

              豬企盈利的背后,不僅有豬價上漲的推動,還有養殖成本的下降。上游飼料(玉米和豆粕是主要原料)價格持續回落,疊加豬企的降本增效,行業平均養殖成本已從2023年底的15.7元/kg降至當前的15.5元/kg。這一變化提高了豬企的抗風險能力,也使得行業產能的“自我調節”變得更加困難。

              那么, 行業究竟什么時候才會出現主動去化的局面?

              理論上,只有當豬價跌至行業的現金流成本以下,即低于13.5元/kg時(行業的非現金成本約為2元/kg),豬企才會面臨現金虧損,屆時才有可能出現主動去化的情況。截至2025年1月12日,我國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6.3元/kg,距離這一現金成本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因此,單靠主動去化很難推動豬周期反轉,真正的轉機可能來自被動去化。具體來說,有兩個主要因素可能觸發這種被動去化:一是豬病爆發,包括藍耳病、口蹄疫和非洲豬瘟等;二是政策的強力干預。

              再說為何生豬產能短時間內也難以大幅擴張?

              首先,在上述背景下,養殖戶也放低了豬周期反轉的預期,其補欄的意愿自然隨之減弱。

              其次,在這一輪豬周期中,豬企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擴產的能力已大幅減弱。

              經歷多個虧損周期后,豬企在上行周期積累的利潤幾乎被耗盡,普遍面臨財務困境。資產負債率超過60%已成常態,最嚴重時,6家豬企的負債率超過70%,其中2家突破80%。

              所以在本輪盈利周期中,養殖戶并未像以往那樣瘋狂擴張,而是更為謹慎,選擇將盈利用于修復資產負債表。我們預測,在資產負債表明顯修復之前,豬企難以進行大規模擴產。

              總而言之,豬周期的弱化導致行業缺乏劇烈波動和短期高收益,投資者不能再單純以周期股的視角評估該行業,因為豬肉股的業績和估值上限已被產業趨勢所限制。

              同樣,養殖戶也需要重新審視這一行業。

          警惕紅利陷阱

              隨著豬周期進入微利模式,豬企的成長性將更多依賴于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而不是單純依靠豬價波動來獲得高額利潤。

              在沒有品牌溢價、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豬企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體現在養殖成本上。誰能有效控制成本,誰就能在微薄利潤下保持競爭優勢。

              正如我們在過往文章《資本毀掉了豬周期》中提到的,豬企只有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減少非標準化環節損失并提高生產效率,才能有效降低養殖成本。

              除此之外,豬企必須警惕盲目擴張,過度膨脹的規模可能帶來成本失控。在快速擴張過程中,豬企往往需要大量招聘新員工,導致高比例的新員工可能出現執行問題,影響生產和防疫操作。此外,新員工融入企業文化的難度可能影響整體生產效率。這正是我們反復強調生豬養殖行業具有“規模不經濟”特點的原因,尤其當產能達到500萬頭時,問題更加突出。

              回望過去,行業紅利曾讓很多豬企一時風光,但也讓他們不知不覺陷入了“過度擴張”的泥潭。正邦科技、*ST傲農和ST天邦等豬企,便是典型代表。

              就像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所說的,行業紅利越高,把企業帶入深淵越深,紅利是陷阱,逐利有風險。

              2018年6月開啟的這一輪超級豬周期讓很多養殖戶在短期內賺取了豐厚利潤,但隨之而來的是資本過度涌入,導致生產能力過剩和資源浪費。這樣的過度投入不僅讓很多豬企陷入困境,也讓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過去的紅利反而變成了“陷阱”,使得行業整體陷入了更深的危機。

              而最后為行業“買單”的,除了盲目擴張的豬企,還有那些缺乏經驗的養殖戶和新進入者。他們對豬周期的規律缺乏準確判斷,可能會在高利潤的驅動下容易盲目投入;當市場轉冷、豬價下跌時,他們由于缺乏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很難堅持下去,最終可能被迫退出。

              所以大家在行業紅利出現時,應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風,要做好風險預判和準備,避免成為紅利“陷阱”的受害者。尤其是在2025年豬價預期不高的時候,要謹慎參與。

              那么,機會何時會出現?或許要等一些外部催化,如政策干預或疫病爆發,甚至一個寒冬,都可能會醞釀出不錯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 草莓视频在线免费|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6080yy成人午夜电影| 日韩系列第一页|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bt天堂新版中文在线地址|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 刘敏涛三级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88av在线看| 成人午夜app|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免费的毛片基地| 青娱乐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极品丝袜乱系列目录全集| 国产SM主人调教女M视频|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抵在洗手台挺进撞击bl|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激情黄+色+成+人|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黄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经典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久久久久无码中|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 欧美丰满熟妇xx猛交| 厨房切底征服岳|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宅男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