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促進平穩發展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日前正式發布,再次聚焦“三農”問題,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針對生豬產業,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做好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嚴格生豬屠宰檢疫執法監管”“推廣畜禽活體、農業設施等抵押融資貸款”“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統籌”“支持發展智慧農業”等,為生豬產業穩定發展提供了指引。
聚焦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
強化屠宰檢疫監管
近幾年的“豬周期”波動表明,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必須以穩固的基礎產能作為支撐。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產能調控的核心議題,并在此基礎上強化了屠宰行業的檢疫執法監督與疾病防控。這不僅有利于維持生豬產能和價格穩定,而且將推動生豬屠宰行業向規模化和集中化的方向發展。
生豬產能政策方面,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菜籃子’產品應急保供基地建設,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今年一號文件則明確指出要“扶持畜牧業穩定發展”,并特別強調“做好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促進平穩發展”。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背景是我國生豬生產效率的提升和豬肉消費情況有所變化。為落實去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2024年3月,修訂版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出臺,對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水平和綠色區間下限等方面進行了優化調整。”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新修訂的方案比較符合產業發展實際。因此,今年重點是做好生豬產能監測以及落實好2024年版產能調控實施方案。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嚴格生豬屠宰檢疫執法監管,強化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防控”。王祖力認為,保質量、穩疫情,對于穩產能、穩預期、穩行情至關重要。在非洲豬瘟等疫病頻發的背景下,重視食品安全和加強疫情防控對產業穩定發展同樣意義重大。
格林大華期貨生豬分析師張曉君表示,實踐表明,在科學的產能調控框架下,生豬產業能夠步入穩健發展的軌道。近年來,我國生豬生產效率持續提升,政策效果明顯。未來通過加強生豬生產監測預警信息發布和屠宰檢疫監管數據的共享,可以更加精確地引導生產與市場預期,確保產能維持在合理區間,有效避免供需失衡引發的價格劇烈波動,從而保障行業的平穩運行。
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
多方面支持生豬產業優化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概念,提到要“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更加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將被引入生豬養殖過程,推動產業向現代化、智能化加速邁進。
近年來,科技賦能生豬養殖業發展的趨勢明顯。頭部企業“樓房養豬”等智能養殖模式的興起,以及豬場機器人、芯片技術等“黑科技”的應用,為我國生豬產業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
“目前來看,我國生豬養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較過去有了實質性進步,部分規模企業的生產效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水平。”王祖力表示,但我國生豬養殖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決定了還有不少中小養殖戶的養殖模式還需改進和提升。因此,需要繼續完善我國生豬產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等方式帶動小散戶發展,或者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式,促進新質生產力在中小養殖戶中的應用。
張曉君認為,未來技術創新是生豬養殖業高效、環保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使用智能設備監測,以及應用基因編輯、精準育種等生物技術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大幅提高養殖效率和生產效益,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養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記者還注意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多項舉措,將為生豬產業的優化升級提供支持。比如,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以提高糧食穩產豐產水平,將為生豬養殖提供更加充足的飼料來源;提出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可降低生豬養殖成本,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明確推廣畜禽活體抵押融資貸款等創新融資模式,有利于解決生豬養殖企業的資金難題,促進其規模化發展。
惠及更多產業主體
生豬期貨持續為產業蓄能添力
自2021年以來,生豬期貨作為不可或缺的套期保值工具,在保護生豬產能以及推動生豬產業平穩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大商所數據,2024年,生豬期貨總成交量1647.3萬手,日均持倉量15.9萬手,同比分別增長22.7%和22.6%,反映出生豬期貨市場承載力不斷增強,生豬養殖企業與個體養殖戶參與期貨市場的程度逐步加深。
近幾年,生豬期貨在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張曉君告訴記者,生豬期貨為產業鏈各環節主體制定生產、采購和銷售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價格參考依據;在風險管理方面,助力企業提前鎖定銷售價格,避免豬價大幅下跌帶來的虧損,為企業平穩發展構筑了堅實的防線。
王祖力也認為,生豬期貨能夠及時準確地發揮其價格發現功能,為現貨市場提供監測預警信息,引導產業適時調整市場預期,并為養殖場戶提供套期保值工具,從而避免市場行情大幅波動可能給養殖場戶帶來的虧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