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養殖行業激烈的競爭中,除了牧原、溫氏、新希望等傳統巨頭,德康農牧、海大集團、雙胞胎集團和桂林力源集團,這四家企業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成為行業內備受矚目的新“四大天王”。它們的崛起并非依賴激進擴張,而是基于對養豬行業的理解及對自身優勢的把握,通過產業鏈協同、輕資產運營和精準技術投入構建了一套差異化競爭體系。
德康農牧:專注育種+創新模式
立足西南的德康農牧,以專注育種和創新養殖模式在行業獨樹一幟。2024年,德康農牧出欄生豬787萬頭,同比增長24%,位列全國第六。年初至今公司港股累計漲幅超200%。
在養殖模式上,德康創新推出“公司+母豬飼養及育肥場”的二號家庭農場模式。將種豬直接交由農戶飼養,依托更輕資產、農戶合作更穩定且更有利于疾病防控等優勢,奠定了堅實的養殖發展基礎。
此外,生產布局抓住養殖鏈核心的育種環節。德康農牧多年來持續投入公司自主培育的德康E系種豬自2023年起大面積推廣,降本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末,公司核心育種群數量接近1.5萬頭,已具備建立超117萬頭下游母豬及后備母豬的擴繁場生物資源,形成了成本優勢明顯的高效生產模式。
從戶均收入角度看,德康農牧2024年生豬農場主戶均收入77萬,較溫氏、神農分別高出33萬、8萬。
中金公司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思洋認為,德康農牧正在開辟中國豬業增長的新范式,并持續兌現“輕資產、低成本、高彈性”的成長敘事。預計2025年、2026年出欄量分別或達1100萬頭、1500萬頭,長期支撐產能有望達3000萬頭。
國信證券今年6月首次授予德康農牧“優于大市”評級,最高目標價為99.9港元/股,較此前最高目標價上調3.63%。
華西證券表示,受益于育種體系、企業文化和養殖模式,德康農牧的養殖成本行業領先,測算其2025年4月完全成本約12.27元/公斤、頭均盈利348元。
海大集團:控制風險+研發驅動
海大集團1998年成立于廣州,業務涵蓋動物營養、動物育種、動保疫苗、智慧養殖、食品加工等現代農牧全產業鏈。自2015年開始養豬,至2024年出欄量已達約600萬頭,躋身全國前十強。
在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海大集團采用“外購仔豬、公司+家庭農場、鎖定利潤、對沖風險”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公司+家庭農場”模式即公司為家庭農場主提供種苗、飼料、疫苗等養殖必需產品,商定養殖過程主要技術要求后由家庭農場主完成養殖過程,公司回收成品對外銷售。“鎖定利潤、對沖風險”則是指公司采用生豬期貨套期保值鎖定利潤,對沖豬價變動風險。2024年,海大通過期貨套保實現超10億元的生豬養殖盈利,同比大幅扭虧。
2006年海大在行業中率先提出向養殖戶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并將公司定位為服務型企業、向養殖戶提供整體養殖解決方案的企業。公司通過向養殖戶提供“種苗-放養模式-環境控制-疫病防治-飼料-行情信息”等全養殖過程的產品和技術服務支持,確保養殖戶養殖成功和盈利。
從研發投入來看,2024年海大集團研發支出9.12億元,同比增長13.54%,累計研發投入已超50億元。集團研發人員規模接近4000人,其中博士占比19.13%,碩士占比15.25%。據農財寶典新牧網此前統計,51家農牧上司公司中,海大集團研發支出排名第三,僅次于牧原股份和通威股份。
受益于大宗原料成本下行和公司養殖專業化能力提升,公司養殖成本優化明顯。
雙胞胎集團:全鏈布局+效率為王
作為從飼料領域跨界養殖的典型代表,雙胞胎集團的發展軌跡堪稱行業傳奇。1998年以飼料業務起家的雙胞胎,2003年憑借乳豬料的研發成功在行業嶄露頭角,隨后開啟全國化擴張,飼料業務規模持續攀升。
2016年,集團開啟管理改革,業務產業鏈不斷衍生,并于2017年開始發展養豬業務。直至2024年,雙胞胎集團全年出欄商品豬1778萬頭,躍居中國養豬行業第三名。
雙胞胎集團養豬業務規模異軍突起,關鍵在于通過體系優勢構建了成本優勢。從賣豬飼料到養豬,集團打造出包括原料采購、物流、合作育肥等環節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務體系,有效降低生產鏈中的運輸、人力、飼料等成本,最終傳導至生豬養殖端建立起養殖成本優勢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雙胞胎集團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為13.8元/公斤,處于行業第一梯隊。2024年全年,集團飼料銷量達1550萬噸,豬飼料外銷全球銷量第一;生豬上市1778萬頭,實現營收1038.68億元,成為生豬養殖行業未上市的“隱形巨頭”。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雙胞胎集團參與正邦科技重整,并承諾四年內完成相關業務整體上市。重整后正邦復工復產不斷加速,2024年生豬出欄量達415萬頭,實現營收88.7億元,歸母凈利潤2.16億元;同時資產負債率顯著回落至46.42%,已達到行業優秀水平。
華鑫證券估算,如果兩家企業合并成功,雙胞胎集團養殖業務規模和飼料業務規模能達到行業前列位置,成本把控和生產效率也有望達到行業上游水平,屆時行業將迎來新的超級巨頭。
桂林力源集團:優秀種源+全員持股
桂林力源集團創立于1953年,業務覆蓋糧油食品、飼料加工、畜禽養殖、生物科技四大支柱產業,是一家全產業鏈農牧集團,年營收約450億元。公司于2012年起入局生豬養殖賽道,豬業務在2016年后迎來快速發展。2024年生豬出欄量達到360萬頭,居全國第15位,發展勢頭強勁。
力源在眾多豬企中脫穎而出,成功秘訣在于頂級種源筑起育種護城河。力源集團高管認為,豬企要將成本控制在領先水平,必須要依靠優秀的種源、優質的飼料和優秀的管理。2020年、2021年力源分兩批引進丹麥SPF曾祖代種豬2800頭,2025年3月再次引進650頭。通過持續引進國際頂尖種豬資源,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新丹系核心群。目前集團已建立完善的繁育金字塔結構,有1.5萬頭祖代母豬、12萬頭父母代母豬以及超過0.2萬頭的AI公豬。
公司治理方面,桂林力源集團是一家100%由員工持有股份的民營企業。公司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員工超過7000名,參與人僅為公司員工。這意味著人人皆是公司主人,每個員工都在為自己打工,共擔責任,共享發展。
據了解,新員工入職力源后擁有2-3年的職業保護期,期間不會因任何原因降薪,如果出現工作完全不能勝任或不適應的情況,還有兩次換崗的機會。在力源,青年領軍人才留存率超過80%,大部分干部都是85后、90后。
力源董事長黃學寧表示,力源的文化是百年文化,今天能賺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企業能活多少年才是最重要的。行穩方可致遠,這種穩健的經營風格自力源創立以來延續至今,被認為是其持續70多年盈利的基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