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土豬市場增長態勢令人矚目。據行業人士統計,中國本土豬市場占有率已從三年前的3%左右提升至目前的6%左右,實現翻番。
日前,南方農村報記者走進廣東泰盛生態養殖有限公司(下稱“泰盛養殖”),就土豬市場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開展調研。泰盛養殖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消費者肉食消費觀念的轉變,土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行業里真假混賣的亂象凸顯,亟待相關標準出臺。
土豬消費概念興起
隨著“壹號土豬”等品牌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豬肉消費觀念的轉變,近年來土豬消費概念逐漸興起。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樊福好博士分析指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以地方豬為代表的優質豬肉需求越來越旺盛,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對優質豬肉的偏好更為明顯。
據泰盛養殖負責人介紹,土豬在生長過程中,由于生殖周期長、活動空間大、飲食結構天然,其肌肉纖維更加細膩。數據顯示,長白、大白豬的肌內脂肪僅為1%左右,杜洛克豬也僅有2.05%。相比之下,中國土豬肌內脂肪可以達到3%左右。這種差異使得土豬肉風味和口感遠勝普通豬肉。
有行業專家指出,盡管目前洋豬占據94%的市場份額,但其瘦肉率偏高、風味欠佳的問題廣受詬病。消費者對“兒時豬肉香”的懷念,為土豬產業創造了差異化競爭空間。隨著健康飲食觀念日益普及,消費者對“土味”“有機”豬肉需求持續增長。
據泰盛養殖負責人觀察,在家庭消費中,消費者更加注重食材的品質,愿意為家人購買價格相對較高但品質更好的土豬肉。
餐飲行業也敏銳捕捉到了這一消費趨勢,許多連鎖餐飲品牌紛紛調整菜單,引入土豬肉菜品。如客語餐廳的招牌菜客家土豬湯,豬肉選自梅州生長的土豬,其生長周期超過1年,吃野草和雜谷,單店日銷300盅。
消費者在餐廳品嘗到美味的土豬肉菜品后,又會進一步帶動家庭消費對土豬肉的需求,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亦有不少用戶分享在家復刻餐廳土豬湯的經歷。
從消費群體來看,土豬肉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以往,中老年人由于對傳統豬肉風味的懷念,更傾向于購買土豬肉。
如今,年輕一代消費者也逐漸加入到土豬肉消費的行列。年輕消費者在注重健康的同時,對于美食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
叮咚買菜消費數據顯示,近兩年,在年輕人開始在家操辦年夜飯這一趨勢的影響下,春節期間,叮咚平臺上土豬、黑豬品類表現亮眼,單品銷量增長在30%-110%不等。
市場亟待標準出臺
土豬市場規模逐漸擴大,與此同時,諸多問題也逐漸浮現。缺乏行業標準成為制約土豬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泰盛養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市場上的土豬肉產品魚龍混雜。一些商家為了獲取更高利潤,將普通豬肉偽裝成土豬肉進行銷售,導致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辨別。“怎么樣才算土,占有的基因比例多少才算土豬,缺少一個定義。”該負責人說。
永輝旗下一家超市就曾被曝光用加工生產的特級品冒充沂蒙土豬肉,抬高等級銷售商品,變相提高價格。彼時,阜陽市市場監管局對永輝超市潁州萬達店進行檢查,發現該超市銷售的沂蒙土黑豬帶皮中方肉(49.8元/500克)、沂蒙土黑豬肋排(59.8元/500克),是由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和河南雙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特級品,與專柜明碼標價簽的“沂蒙土豬肉”不符。該行為涉嫌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構成采取抬高等級銷售商品,變相提高價格的違法行為。
關于“土豬肉”,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明確的定義。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分析指出,非洲豬瘟后,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有健康與營養管理加持的原生態產品,有了更大的需求。“但目前土豬這塊還沒有一個國標。整個行業,也沒有步入真正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規模化發展的歷程和節點。因此,很多品牌方或售賣方,都在打著土豬的旗號去欺詐消費者。”朱丹蓬說。
泰盛養殖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行業協會層面能盡快商討制定出一套關于土豬肉的標準,既有助于地方豬種資源保護,又能夠擴大經濟效益。”
開發保護地方土豬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地方豬分會成立,標志著廣東省地方豬產業發展邁入了組織化、規范化的新階段。據悉,該分會的成立旨在凝聚行業力量,整合資源優勢,搭建起地方豬保護與開發的專業交流平臺。
在第一屆地方豬分會會員大會暨地方豬資源保護與開發論壇上,相關專家提出了地方豬品種“以用促保”的核心發展方向,強調通過市場化開發提升地方豬品種的經濟價值,以實際應用推動保護工作的可持續進行。
樊福好認為,當務之急是完善中國土豬理論體系與價值評價標準。他強調,當前“優秀豬肉”缺乏科學界定,需以脂肪酸(尤其是肌內脂肪)營養價值為突破口,建立“肉質堅韌”的評價體系。
針對產業亂象,樊福好批判盲目雜交與短生長期模式,主張土豬血統占比超66.7%、多元飼料供給及差異化選育,同時呼吁重構中式屠宰率標準、提升豬油價值認知,劃分肉用、脂用、兼用型發展方向,為產業奠定理論與標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