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農業院校與獸醫科研院所的檢測發現,本次豬傳染性腹瀉病的發生與流行,主要是以流行性腹瀉(PED)為主,少數豬群中也檢測到傳染性胃腸炎與輪狀病毒混合感染。某研究所在 22 個發病豬場的 105 份病料中檢出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率為 65.7%、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感染率為 27.6%、輪狀病毒感染率為 25.4%,有的豬群中還檢測出杯狀病毒。此外,在部分病豬群中還檢出圓環病毒 2 型、藍耳病病毒、豬瘟病毒等病原體混合感染,多數病豬群中都伴有高致病性大腸桿菌繼發感染,因此,有不少專家提出“新生仔豬腹瀉綜合征(NPDS)”之說??梢?,由于多種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和并發感染 ;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態 ;飼料中存在霉菌毒素 ;冬春季節氣候寒冷,早春季節日溫差大,氣候變化劇烈 ;母豬營養不良,產仔后乳汁不足 ;產房保溫措施不到位,飼養環境惡劣等多種因素的存在,導致本次傳染性腹瀉病的發生與流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業內有人士指出,最新出現的、毒力最強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 2 型毒株(PED2)感染并繼發高致病性大腸桿菌病,與當前的豬腹瀉病的嚴重性相關,筆者覺得有待進一步證實。其實引起豬只腹瀉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毒性腹瀉因素(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感染、豬瘟及偽狂犬病等)、細菌性腹瀉因素(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豬痢疾蛇形螺旋體、豬副嗜血桿菌等),以及寄生蟲性腹瀉因素(豬球蟲、隱孢子蟲、蛔蟲、類圓線蟲、鞭蟲和棘頭蟲等)之外,還有許多非病原性因素也可引發仔豬腹瀉,如過多地飼喂高蛋白日糧、飼料發霉變質、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如葉酸、煙酸、泛酸等)與礦物質(微量元素鋅、硒、鐵、銅等)、豬只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機體有毒物質(酸、堿與砷等化學物質)中毒,氣候多變等各種應激因素的存在,以及管理不科學等都可造成腹瀉。臨床上要全面分析,找出主要因素與誘發因素,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方可有效地防止豬只腹瀉病的發生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