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東等地的部分區域發生了以高熱、呼吸困難和全身性出血為主的豬疫情。感染豬群的發病率,死亡率較高,給養豬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疫情發生后,我們迅速組織力量開展本次豬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樣品檢測工作,現將有關信息匯報如下: 根據所收集的流行病學資料、實驗室檢測結果和相關動物實驗,我們初步認為造成本次豬疫情發生的主要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以及豬2型圓環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2)感染,即3P綜合征(3P Syndrome,以下稱3P綜合征)。 豬群中3P綜合征的發生不是偶然的。隨著養豬模式的變化,豬群密度的增加,豬群總體免疫水平出現高度紊亂狀態,加之抗生素的濫用和長期添加,巴氏桿菌的耐藥菌株大大增加。再者,由于過度依賴抗生素,很多豬場停止了常規的細菌疫苗的接種程序,夏季的高溫高濕促使高毒力巴氏桿菌在豬體內大量繁殖,豬藍耳病和豬2型圓環病毒的混合感染,進一步加重了疫情的嚴重程度。 需要說明的是,在3P綜合征中,多殺性巴氏桿菌仍然為原發性病原,豬藍耳病病毒和豬2型圓環病毒為并發感染。當疾病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三種病原互相影響,所以,阻斷原發病原感染和防止并發感染是控制本次豬疫情的主要措施。由于現行的養豬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3P綜合征將在我國養豬業中長期存在,它將成為我國養豬業中夏季主要的地方流行性疾病。 由于3P綜合征發生后,藥物、疫苗、甚至抗血清的控制效果都非常有限,預防3P綜合征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對豬場的建議如下: 1、在夏季高溫季節,必須強調豬巴氏桿菌等疫苗的接種工作。雖然目前的豬肺疫疫苗的保護力不高,但接種疫苗后可以大大降低豬群的病死率,從而降低生產損失;一旦有3P綜合征發生的預兆,緊急使用頭孢類等敏感類抗生素進行預防,而抗生素類對于發病豬只治療的效果極差。 2、加強生長豬群的環境馴化工作,增強其自然免疫力,尤其是增強豬只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圓環病毒的免疫力;增強后備豬對細小病毒的免疫力;同時建議加強對豬瘟的免疫接種工作; 3、強化日常豬群的健康性能監測工作,尤其是豬藍耳病、豬瘟的抗體水平檢測,力爭創造條件凈化種豬群的豬偽狂犬病; 4、動態跟蹤豬圓環病毒的病毒血癥出現的幾率,預測疾病爆發的可能性; 5、昆蟲等節肢動物是3P綜合征的重要傳播媒介,所以必須加強對豬舍內外節肢動物的控制工作; 6、加強生產管理,搞好欄舍通風,保持欄舍干燥;加強消毒;進一步加強病豬的隔離工作和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 |
摘自:中華農牧企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