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此沉痛悼念雷霽霖先生。他的離去是我國水產業的巨大損失,他對我國海水魚類與工業化養殖領域的卓越貢獻永遠值得世人銘記和懷念!
以下為《水產前沿》發布的相關消息:

我國著名海水魚類學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魚類工業化養殖體系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大菱鲆之父雷霽霖先生,于2015年12月16日晚8時許,因病在青島逝世,享年80歲。
雷霽霖院士一生為中國水產行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雷院士的逝世,是我國海水魚類與工業化養殖領域的重大損失!
我們謹此沉重悼念先生,并向先生的親人致以最深切的問候!
《水產前沿》編輯部
2015年12月17日
附:雷霽霖院士生平簡介
雷霽霖,1935年5月24日出生于福建省寧化縣。畬族。1958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著名的海水魚類養殖學家,工廠化育苗與養殖產業化的主要奠基人和學科帶頭人,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生物學家。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世紀60年代,他率先突破了梭魚人工繁殖技術,探索了多種海水魚類育苗工藝;
70年代首創海水魚類工廠化育苗系列技術;
80年代率先完成工廠化育苗體系構建,北方網箱養殖和放流增殖獲開創性成果;
90年代,真鯛工廠化育苗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他于1992年首先從英國引進冷溫型良種大菱鲆,突破了育苗關鍵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創建符合國情的"溫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廠化養殖模式,掀起了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第四次產業浪潮,近5年累計創產值逾70億元,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此大菱鲆的引進被譽為我國當代最成功的海水魚類引種范例。
雷霽霖院士于70年代率先提出工業化養魚的設想,80年代開始實踐海水工廠化養魚,2000年以來其魚類工業化養殖體系逐步得到完善成熟并推動實踐,得到了業界的極大認可,被認為是水產養殖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