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屬動物幼駒蛔蟲病是由于蛔蟲寄生于幼駒小腸一種線蟲病。本病的特征為:幼駒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異嗜,腹瀉,小腸粘膜缺損、出血、潰瘍、發炎。
馬屬動物幼駒蛔蟲病的診斷
(1)根據發病情況及臨床癥狀,尤其動物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異嗜、下痢,可作出初步診斷。
(2)取糞便5~10g,先加入少量的35%飽和食鹽水,用玻璃棒拌成泥狀,再加入常水100~200 ml,充分攪拌,通過2層紗布濾出其渣,分于青霉素小瓶內,使液面突出瓶口。經5~10min,用載玻片接觸液面,然后將載玻片翻轉加上蓋片,鏡檢可見馬蛔蟲卵似于圓形,直徑約為90~100μm,呈暗黃色或褐色,卵殼較厚,表面有不光滑的蛋白膜,新排出的蟲卵含有1個來分裂的胚細胞。此種顯微鏡檢查方法效果很好,依此可作出確診。
(3)對于死亡的幼駒,通過解剖可以直接看到小腸內的蛔蟲體。當蛔蟲病嚴重時,可以見到腸管被蛔蟲所阻塞。
馬屬動物幼駒蛔蟲病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廄舍、系馬場、運動場的清潔衛生工作,對于糞便和污物每日要及時清除,運到遠離廄舍、草場的地方堆肥發酵處理。同時,對地面、用具等要定期進行消毒。
(2)對馬、驢要定期進行蛔蟲病檢查,尤其是幼駒必須做糞便檢查。發現病駒檢出有蛔蟲后應對全群成畜進行全面驅蟲。排出的蟲體和糞便作發酵處理。驅蟲后1周抽檢部分成畜的糞便,必要時可進行第二次驅蟲。妊娠母畜分娩后1周左右驅蟲,然后飼養在清潔的廄舍內。
馬屬動物幼駒蛔蟲病治療
(1)用敵百蟲,按0.03~0.05g/kg體重配成2%溶液1次導服。如服后發現顫抖、抽搐、中毒現象,用硫酸阿托品(每毫升10 mg)3~5 ml皮下注射即可解毒。或用鹽酸左咪唑按8 mg/kg體重,1次服。或用丙硫苯咪唑(每片25mg),每5kg體重2~4片,口服。
(2)患有蛔蟲病的馬駒,用依維菌素按0.2mg/kg體重,作皮下注射。或用滅蟲丁按0.2g/kg體重,口服,均有較好療效。
(3)患病馬駒如果出現有拉稀癥狀,可以采用磺胺脒5~10g,矽炭銀2~5 g,加水500ml,進行口服。或用蜂蜜適量調成舔劑可作口服,每隔12h服藥1次。
(4)如果發現患病馬駒出現有神經癥狀,可采用安溴鎮靜劑10~30ml,加10%葡萄糖250ml,作靜脈注。
(5)如病畜發現有脫水現象,即進行補液等作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