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梓潼縣大力推進生豬全產業鏈閉環發展,建成現代化種豬繁育產業帶、標準化規模生豬養殖場發展片,并在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生豬飼料、獸藥、屠宰等加工業,集豬苗縣內供應、生豬縣內養殖、肥豬縣內屠宰、豬肉產品縣內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生豬全產業鏈基本成型。截至目前,全縣生豬存欄35.8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2萬頭,1-6月已出欄生豬25.34萬頭。
擴大養殖規模 保障生豬供應
時下,走進許州鎮蜜柚核心產業園,一棟棟白墻灰瓦的川西北民居掩映在綠油油的柚樹林中,滿山遍野的蜜柚,長勢喜人。在”1+5”生豬扶貧代養場,全漏縫、溫度恒定、自動投喂、智能控制等先進設備一應俱全,一棟“1100”豬舍,只需要1名工人就能輕松搞定日常管理,處處體現了精細化管理。
今年以來,梓潼縣積極轉變發展思路,依托正大、金馳陽等龍頭企業,堅持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大力推進生豬全產業鏈閉環發展,著力提升生豬產業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加快推動生豬產業提檔升級。農業農村、住建、環保、供銷等縣級相關部門成立服務養殖企業“點對點”工作專班,在宣傳引導養殖業主新建生豬代養場、研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與扶持政策、及時解決生豬產業發展困難等方面發揮合力,持續推動生豬養殖健康穩定發展。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縣生豬代養場已建成投產238棟,建成投產1000頭以上規模種豬場9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縣規模化養殖率達到81.1%,實現生豬全產業鏈項目現代化程度全省第一,今年還將力爭建成國家優質商品豬生產基地。
發展配套產業 延長產業鏈條
“月底進入試生產,預計8月份可望全面投產!”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梓潼經開區的正大年產18萬噸飼料廠,一棟棟極具現代氣息的廠房拔地而起,其生產設備已安裝、調試完成,正處于”待產“狀態,其它附屬工程進入“倒計時”……據介紹,該廠建成投產后,將迅速補齊縣內飼料生產短板。
而另一家飼料企業——金馳陽飼料廠正式納入建設規劃,正在協調建設用地相關事宜。
今年以來,梓潼縣統籌推進生豬全產業鏈建設,依法科學劃定禁養區,對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規定及時進行調整,全力保障生豬產業發展用地。積極與正大、金馳陽等龍頭企業協調,適當讓利養殖戶,適時調整生豬代養費用,增加代養戶收益,提高其生豬代養積極性。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閉環,梓潼縣還大力支持其他企業發展獸藥生產,除本地龍頭企業華西獸藥外,另引進4家縣外獸藥企業入駐梓潼經開區,為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助力,加速穩定和恢復生豬產能,切實增強豬肉市場供應保障能力。
完善加工體系 提升產品價值
眼下,在梓潼縣,由正大投資2億余元的新建大型生豬屠宰加工項目正式獲市政府批準。據悉,該項目將按照世界一流水平建設一座年屠宰能力50萬頭、日屠宰量1500頭的現代化標準化A級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并同步建設一座全現代化食品加工廠。按照日屠宰量及50%全分割計算,還將配套設計1000噸冷藏庫,實現產品全冷鮮。該項目建成后,屠宰企業生豬來源全部由縣內生豬代養場供應,切實為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防控和肉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上牢保險。
針對縣內12家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年生豬屠宰能力100萬余頭這一資源優勢,梓潼縣積極協調生豬養殖龍頭企業與屠宰加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打造生豬全產業鏈,推動龍頭企業代養、自養的育肥生豬就地、就近屠宰,優先保障縣內屠宰企業屠宰生產需求,減少屠宰企業從縣外調入生豬,變調“豬”為調“肉”。
同時,為有效提升生豬和豬肉產品附加值,確保終端產業順利發展,梓潼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正大、金馳陽推行“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運輸、冰鮮上市”發展模式,實現縣內豬肉供應由“調豬”向“調肉”轉變,由熱鮮肉向冰鮮肉轉變,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實現生豬產業發展戰略同屠宰分割品和豬肉制品發展戰略相結合,促進生豬產業鏈實現有效發展和價值最大化。
緊扣產業鏈條 健全共享機制
“兩棟養豬場,年出欄生豬可達4800頭,60戶貧困戶除去還貸之外,每戶可以分紅2000至3000元……”近日,在梓潼縣臥龍鎮五一村,村支書姚明忠對記者算了一筆賬。
今年以來,梓潼縣繼續依托種養結合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體系和“1+5”生態循環產業扶貧模式,建立健全利益共享聯結機制,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高村集體收入,縣財政匹配生豬產業扶持周轉金作為村集體啟動資金,與村內有養殖意愿的農戶投資修建生豬代養場,實現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其次帶動貧困戶增收,繼續支持貧困戶修建生豬扶貧代養場,每年按期按股分紅,形成收入穩定、良性循環、防止返貧的良好局面。同時鼓勵貧困戶將土地、林地流轉給養殖場收取租金,實現多渠道增收。另外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定期梳理飼料加工、獸藥生產、豬肉精深加工等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和代養場用工缺口,對照企業需求舉辦專場招聘會,提供機械操作、園場管理等崗位和代養場清掃、項目基建等彈性用工崗位,促進群眾就近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