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時間:7月7日
調研地點:云南昆明,宜良
調研對象1:養殖企業
1、該企業是中小型規模養殖場,位于昆明五華區。2018年之前生豬最大年出欄量在1萬頭;當地區域為山地村,超6成養豬戶為自繁自養模式,以前該區域年出欄量為10萬頭,2018年開始該區劃為禁養區;非瘟對當地區域養殖業影響達50%。當前養殖場規模未能完全恢復,僅有2-3家于今年3月份開始復養,且地點搬遷至周邊縣鄉地帶。
2、當前母豬300頭,已有近60頭下崽,再過一周時間就有第一批斷奶仔豬出欄,當前母豬三元與二元占比各50%。母豬多為自己留種,選擇三元母性較好的留存。當前豬源緊張,母豬暫不外賣,仔豬也會留一部分作后備;按照當前存欄量推算,今年年底生豬出欄較為集中。
3、本地當前出欄多為140-150公斤的大豬,基本銷往本地,主要是云南地區偏好食用大豬。肉豬最長會養到10個月,當前成本在7-9元/斤,當前一頭大豬的毛利在4000元左右。
4、對于后市價格走勢的看法:認為豬價還要延續上漲勢頭,有可能超過去年的最高點,因為當前復養程度遠不及前期水平。
5、豬料為自制,豆粕用量在25-30%,菜粕棉粕等雜粕幾乎不用;玉米以一等玉米為主,主要買的是東北通遼的玉米。1000頭生豬的原料備貨在100噸左右。
調研對象2:飼料養殖企業
1、該企業是大型飼料養殖屠宰多元化企業,從飼料起家,擁有6個飼料廠,27家養殖中心和3家屠宰廠。去年生豬出欄40萬頭左右,今年出欄目標為70-80萬頭,明年繼續增長,預計達到150萬頭。當前養殖場母豬存欄量在4萬頭,到今年年底將達到6萬頭的水平。
2、生豬養殖以自養為主,為公司+農戶模式占比不超過10%,均為自繁自養一體化;今年6月份之前出欄40萬頭左右,下半年將會大幅增加,主要銷往深圳。
3、當地云南地區規模場市場份額占比不足30%,而小型養殖散戶(500頭以下)仍占絕大多數。
4、云南豬價低,多數往外調,占70-80%(正常年份低一些),本地基本不缺豬,往沿海高價區通常24小時就能到貨。南方價格跟隨北方價格漲跌,不過近兩年云南地區的豬價一直屬于全國低價區。從往年來看,豬價超過30元/公斤,豬肉價格超過40元/公斤,會導致當地消費水平下滑近30-40%。當前全國人均生豬擁有數僅為0.33頭,正常年份在0.5頭/人。
5、現在仔豬市場價格在2000元/頭,外購仔豬不劃算,自繁自養較合適,沒有種豬和小豬,養殖企業較難生存。
6、屠宰場當前日屠宰量在3700-4000頭。昆明地區目前有30多家屠宰,均為熱鮮銷售;今年自家屠宰量較前期下滑了20-30%,而昆明地區屠宰企業宰量下滑幅度在50-60%。當前屠宰場收購生豬多為140-150公斤,宰后體重在110公斤左右,出肉率在70-75%。
7、當前屠宰場公母豬的比例在1:1,屬于正常表現,而市場上現在母豬留種多,屠宰以公豬為主,基本公母豬比例在8:2左右。
8、全國首例非瘟爆發是在18年8月,云南地區出現是在18年10月,在19年6月受損較為嚴重。不過非瘟過后,規模養殖場逐步擴大規模,而散戶苦于沒有仔豬復養較少。要擴養就需要優良的種豬源,現在進口難且量少,祖代受損嚴重,目前大多集中在大型企業手中。今年花費4000萬做生物安全防控。
9、云南地區由于去年禁止活豬調運,本地企業受外地沖擊較小,發展態勢良好。由于這兩年的積累,當地防控手段更加成熟,整體發展趨勢尚可。
調研對象3:飼料企業
1、該企業為云南地區大型飼料企業,畜禽料為主,還涉及貿易流通以及禽類養殖+屠宰。該企業飼料外銷為主,主要有反芻、鴨、雞以及豬飼料。養殖部分以禽類為主,目前雞有50萬只,鴨有30萬只,并收購了一個禽類屠宰場作為產業鏈發展。
2、云南地區飼料年產量在400萬噸,公司所在工業園年產量在100萬噸,匯集了26家規模型飼料企業,濃縮料占3成,豬料占5成;其中玉米月需求量在5萬噸,豆粕月需求量在3萬噸。非瘟之后,工業園各企業產能擴張速度較快,但市場需求并未有明顯恢復,主要是份額占比擴大,小企業生存難度變大。
3、云南地區的濃縮料更受青睞,主要是山區多,交通不便,散養農戶對此更愿意接受。
4、近年來,各大養殖企業將養殖場設立在云南地區,不過當前存欄規模較低。非瘟后自家豬料產能增長不多,而往年從5月份開始,飼料銷量明顯上升。
5、貿易方面,該企業以豆粕玉米為主,豆粕主要是做云南貴州市場,玉米是以云南為主,主要面對的是反芻、豬以及雞鴨養殖。
6、關于原料庫存:玉米的庫存正常年份是在15天左右,當前僅為3天,算上合同也不會太久,主要是貨物過不來,情況較為被動。玉米的購入,本地占15%,東北的占85%,基本沒有新疆貨源,主要考慮性價比。
7、當前對于原料采購,基本將風控放在第一位,合同+庫存不會超過3個月。由于考慮到研發配料的情況,基本采用的是新糧,不考慮陳糧。乳豬料的原料基本采用一等偏上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