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梁豐集團機械化奶牛場
乳腺炎是奶牛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據國內外文獻報道,一例臨床乳腺炎的平均損失>3000元,其中包括藥費、棄奶、人工成本、繁殖性能、乳品質量,甚至淘汰、死亡等。現在也有很多文章針對控制乳腺炎發病率,從發病機理、影響因素、規范操作等做了大量的闡述,理論上雖然講得很透徹,實踐操作下來效果相差較大。
本人從事牧場奶廳、棚區、獸醫基層管理工作20年有余,秉承綜合防治、縮小理論與實踐差距之目的,實施及時優化調控手段,不斷深究,略有體會,現就本牧場的關鍵節點操控加以闡述與大家分享。
梁豐牧場1968年3月伊始,從5頭牛起家,堅持自繁自養;2018年徹底改變,從栓系圈養轉為散欄飼養,從管道擠奶轉到并列式擠奶操作,從分道飼喂到全混合TMR飼喂。目前奶牛存欄數3331頭,成母牛1865頭,泌乳牛1466頭,單產超11噸,體細胞均值14.67萬/毫升,細菌數0.5萬/毫升,乳腺炎發病月度均值1.33%,隱性乳腺炎發病率1.22%;各大系統疾病發病率5.37%,臨床乳腺炎占系統疾病比率為24.76%。

奶廳操作調整
建立健全擠奶程序、清洗程序是關鍵。因擠奶機械直接或間接因素致使乳腺炎發生占比6%~20%,99%的乳區感染來自細菌通過乳頭孔進入乳區,一旦超出機體局部防御機制控制能力,會很容易發展為乳腺炎。明確擠奶目標:①最短的時間完成擠奶;②盡可能擠凈乳區牛奶;③乳頭損傷盡可能的少。
上述三點相互制約要根據牧場現狀平衡。正常擠奶程序推薦一般是:驗奶、前藥浴、擦拭、上杯、巡杯、脫杯、后藥浴。我們根據本牧場情況加入了泡杯這一環節,也就是在批次擠奶完成后,對奶襯進行泡杯、消毒等。每4個杯組為一個單位,使用2升量杯,保證奶襯全浸沒,維持消毒時間1~2分鐘;使用的消毒劑可以選綠安康1:400稀釋,或10%的濃碘酊1/0000濃度,半月更換。這樣做可以預防擠奶過程奶襯污染而產生交叉感染,此舉對具有傳染性的細菌有較好的阻斷作用。
對于設備擠奶是否過擠現象、棚區舒適度是否達標可以定期普查乳頭損傷評估,推薦標準如下:

臨床乳腺炎三級操作篩查判定:擠奶階段一線擠奶員驗奶篩查,乳腺紅腫熱痛,奶質明顯變化(稀薄如水、奶塊等),這基本是較為明顯的臨床乳腺炎,基本無爭議屬于一級乳腺炎。對于只有奶汁變化的多數牧場是以幾把奶有奶塊等來做基礎篩查;經驗顯示三把奶、五把奶、八把奶有異樣較為普遍基礎篩查標注這是二級。把所謂的異常乳腺牛只及時隔離,以待專業獸醫技術人員做專業判定:癥狀判定、體溫參數、隱性乳腺炎檢測結果(條件允許的可以單測體細胞)、奶產量班次變化等做三級核準判定。當然特別個體采用治療性判定也可以(控制數量)。此處建議提醒:嚴禁只要乳樣出現略有異常就武斷判定為臨床乳腺炎加以抗生素治療的方案;原因是每班次這樣的篩選牛只會很多,較為優秀的牧場基本5%以上,會造成牛群轉群變化較大,影響損失加劇,更有甚者會造成抗生素濫用、耐藥加強、菌群紊亂,越治越多現象。
評估乳腺篩查到位,通過奶缸混奶測定體細胞 ,推薦標準如下:
體細胞數>200,000個,奶牛群中存在亞臨床乳腺炎;體細胞數<400,000個,奶牛群管理措施較好,但沒有特別強調控制乳腺炎;體細胞數<10,000個,奶牛群實行了較為有效的乳腺炎控制措施;體細胞數>500,000個,奶牛群中至少1/3的奶牛患有乳腺炎亞臨床乳腺炎感染,且由亞臨床乳腺炎引起的奶牛損失至少為10%。再結合DHI報告監測個體奶牛。注意個體牛乳體細胞高只能說明可能患有乳腺炎,要具體臨床診斷。
最新研究證明牛奶中的體細胞數目隨季節而變化,但與感染無關系(單純夏天暑熱引起的體細胞升高尤為引起注意!)
乳腺炎的治療
對于確定的乳腺炎個例,及時轉群。通過癥狀判定、快速培養鑒定,因菌施治;為防止過量使用抗生素,明確細菌學治愈與癥狀消失區別,附加抗炎治療、回奶支持療法。分析匯總一個療程治愈率>35%,完整治愈率≥85%,復發率<5%推薦標準。評估效果:班次查看乳腺治療牛只奶產量曲線,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此處建議:查證3~5班次此牛擠奶坑位,督查擠奶機是否異常;查證棚區 (此牛所在區域)墊料、清潔、消毒情況是否符合既定條件。同時建立乳腺炎揭發日報制度,便于各區協同,及時優化矯正,同時觀測效果;杜絕不經核查空想判斷,造成方案優化不確定,效果變化不篤定,繼而影響理論實踐同步。

對于擠奶員是否到位預刺激,也可關注擠奶機系統產生的數據;2分鐘產量占比>50%,2分鐘奶流速>6.82KG,第2分鐘奶流速度>3.86KG,每分鐘平均奶流速度>2.95KG,擠奶時間<4.3分鐘等可與判定擠奶操作是否合格;依次設定擠奶員績效,激勵操作到位以及個人問題查找矯正。
消毒的理解
明確消毒的重要性,注意不是滅菌!消毒市場的消毒劑名目繁多,介紹的功用(對不同細菌等)參差不齊;所以采用多種消毒劑,層次、頻次、方式多種協同消毒尤為重要。避免耐藥快速生成,彌補不同消毒劑短板。定期對消毒區域采樣培養定性或定量評估消毒效果,及時調整。大家知道,細菌容易在不潔凈、潮濕的環境中單位時間內成幾何倍數增長,所以對不同牧場臥床不同情況要解決的是干與凈。適量墊料沖拭去蹄污物尤為重要,其次是頻次更換污染墊料;條件不允許的只能再添加緩沖物,改變墊料適度干濕,追加消毒;熟石灰、漂白粉優選。我們牧場臥床是墊皮,缺點是不吸水,我們在墊皮上鋪撒薄層木花、木屑墊料,平均運行厚度>1.5厘米;拋撒車是5方的,可以添加12~20KG熟石灰或漂白粉,作為墊料消毒劑、除潮。權威機構實驗證明,維持可能被污染的墊料菌群最好的方法是頻翻更換添加合格墊料,同時使用改變細菌生存環境的消毒劑效果最優,控制區域微生物<40萬/毫升。棚區臥床管控操作遵循依序操作原則,區域牛出圈擠奶,清潔員開始按照清潔工流程操作,一方面安全,其次便于操作。牛只擠完奶后返回,清潔員工作到位,人撤離,此時TMR飼喂開始;好處是牛只擠完奶后增進采食,也可以保證牛只擠完奶后充分的站立時間,保證乳頭括約肌收縮完全后躺臥休息。對于這一點好多牧場執行的并不好,原因是TMR飼料加工、人員飼喂拋撒跟進不到位,其次擠奶、清潔、飼喂聯動時間不協調。
對于干奶階段,乳腺修復、深層細菌感染治愈為最佳時期。嚴格控制產量<21kg,保證干奶期>50天是關鍵;其次使用封閉劑+干奶劑模+驅蟲模式,加大投入保證干奶精準操作、無菌操作。第三是選用最為優質墊料。本牧場輪次干奶期乳腺炎發病率控制在0.28%。

乳腺炎防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牧場養牛養的是牛體、瘤胃微生物,那乳腺炎抓的就是乳頭完整性、環境菌群、人員規范操作、設備應激。每日現場實踐管控解決隱患,定期合理評估掌握動向,把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縮小,重現場、實踐,乳腺炎的控制也是一個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