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學成歸來,在家鄉武漢加入長江證券農業研究部,后又辭職進入養豬龍頭企業,成為副總裁。

39前年,雷晨的奶奶承包了村里的養豬場。
19年前,雷晨的父親創立了金龍集團。
如今,31歲的雷晨也將自己的人生與祖輩和父輩留下的事業捆綁。
2014年,23歲的雷晨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學成歸來,回到家鄉武漢加入了長江證券農業研究部。沒過多久,他收到來自父輩們的邀請——加入養豬產業。
經過一番思考后,雷晨接過“接力棒”。
當時,正值公司開發新疆、青海的市場。作為投資總監的雷晨即刻動身,前往新疆博州、青海互助縣的項目一線,實地考察。
和同事們走村串戶,和村民們同吃同住交朋友,雷晨深深感到:“真正的鄉村扶貧不是直接把錢送給農民,也不只是流轉租用農民的土地,讓農民被迫閑著或外出找事做,應該是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投資,讓農民收租的同時擁有‘造血’功能,通過自身本領和勞動獲得更好的生活。”
思想引領行動,雷晨開始埋頭苦干。
當年,投資1億元的新疆20萬頭養殖小區建成投產。
兩年后,投資6.6億元的青海3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化項目投產。
在雷晨和團隊的努力下,目前,金龍畜禽公司的養豬產業已經遍布湖北、青海、新疆、海南、江西、湖南,下轄24個規模化豬場,基礎母豬存欄8萬頭,年產能200萬頭,年產值近20億元,常年帶動周邊數千人就業。
徹底扭轉生豬引種“依賴癥”
在歷經了幾次豬瘟和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雷晨早已思考和謀劃智能化養殖。
如今在江夏區文化大道的金龍公司總部,可以通過大屏幕實時查看山坡街的光輝生豬養育場,雷晨介紹,這個養殖場實現了智能化、全封閉管理,可以全流程自動飼喂、恒溫管理,不管外面是雨雪紛紛還是熱浪滾滾,這里都能四季如春,全封閉的管理還能避免傳染病的侵襲。
怎么樣把豬養好、把養豬產業做強,保障中國的“菜籃子”安全,雷晨有自己的長遠打算。
“作為生豬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大部分種豬從歐美發達國家引進,長期以來,由于育種成本高,短期內看不到效益,導致企業‘育種’不如從國外‘引種’。”雷晨決定著手籌備養豬行業“種芯”項目,徹底扭轉生豬引種的“依賴癥”。
2021年上半年,湖北省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東風撲面而來。雷晨第一時間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開展了深度合作,整合省內生豬育種人才、資本、市場優勢資源,在赤壁投資3.8億元建設了省首家生豬種業聯合育種科研基地。
“項目預計今年就可以投產,屆時我們國家將會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豬品牌。”雷晨驕傲地說,生豬引種的“依賴癥”將徹底扭轉。
當選江夏區人大代表后,雷晨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他帶領企業啟動了第四個五年規劃“雙百億工程”——江夏法泗萬畝高效現代化農業產業園項目,項目集種業研發、成果轉化、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休閑觀光為一體,建成后可以輻射周邊20萬畝種植養殖區域,帶動產業農戶5萬人,實現農業綜合體板塊的100億產值目標。
與此同時,雷晨所在企業向中國地質大學捐資2000萬元攜手共建長江流域碳中和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雷晨任中心主任,中心將以生豬養殖產業鏈碳中和為突破口,逐漸拓展至綜合農業和生態環保等其他行業,為江夏萬畝高效農業綜合體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