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動物醫學專業屬于農學的范疇,在早些年,并不受大眾的認可。
動醫專業通俗點來說,就是培養獸醫的專業。在過去,人們對獸醫的印象就是,學獸醫=將來回村敲豬,如此耗費自己寶貴、漫長的大學時光后,最終卻去伺候“禽獸”,很多人都會搖搖頭,而女生選擇這個專業的就更加少之又少了,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太冷門了。
但是隨著人們對動物醫學這個專業認識的提高,以及國家持續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關注和投入,農業類院校和專業也不再是冷門選項,成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其就業領域也越來越廣。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公布了2022年的招生數據,這份數據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新生入學男女比例了,而令人驚喜的是動物醫學專業成了女生最愛的專業。
(圖源:中國農業大學)
那么問題來了,學動醫的人是怎么看待這個專業的呢?動醫畢業后都會在哪些領域就業呢?
01/ 你眼中的動醫是什么樣子?
(除非熱愛,否則不要學動醫)
本人動物醫學畢業,動醫和人醫沒啥區別,甚至比人醫還難,除非熱愛,否則不要學動醫。
人醫也許你畢業了有醫生帶幾年能出徒,但是動醫最不好弄,你要全都會才能看病,內科外科,眼科,內分泌,內循環外循環,就是把人醫的16大分類全部都要學會學通你才能準確的確診一種疾病,因為動物不會說話,你要全憑自己判斷。
我從業17年,最早是弄大家畜,豬馬牛羊,現在是寵物行業,全憑一顆熱愛的心來持續職業。萬物皆生靈,都有七情六欲,你治療好一個動物就算是拯救了一個生命,每次都是很開心的。
但是中國目前國情還沒有達到歐洲消費水平,很多小動物狗貓昂貴的醫療費用都是主人無法承受的。所以本人一旦善心大發就賺不到錢,這也是這些年沒賺到錢的原因。
(考上動醫后發了條朋友圈,有人評論:動物醫學,以后就是獸醫唄)
考上動物醫學的那年夏天,我興高采烈地發了朋友圈,評論區除了祝福也有質疑:動物醫學?以后就是獸醫唄?給小貓小狗扎針?那玩意多埋汰啊。
今年冬天,我去親戚家串門,他們家養了一只小貓,已經六個月大了卻用一只手就能托起來,不足兩斤的樣子,原因是這只小貓兩個月大時被大貓咬傷了臉頰,從那以后便一蹶不振,吃飯喝水的量也變小。我心想它的傷口得有多痛才能讓大家都叫“小饞貓”的小貓看見美食連嘴巴都不想張開,即便是張嘴吃飯也因為神經被咬壞而不停地從嘴角流出口水。
我雖然身為動物醫學專業學生,但所學知識還遠遠沒有涉及到如何為小動物診療,看著受傷的、沒有精神的小貓我也是無能為力。
當時我覺得學好動物醫學是一件多么多么重要的事情,做一名寵物醫生是一件多么多么偉大的事情啊。在我看來,動醫和人醫本質上是一樣的,同樣是一個給生命交代的職業。
(高級人才不多,公司搶著要)
實習的時候在兩家頭部豬企實習過幾個月,實習工資月均6k左右。作為河北最著名的動醫專業,基本在這兩個公司都屬于香餑餑,沒辦法,畢竟是畜牧行業,高級人才不多,他們都搶著要,待遇都比較好。
就拿我籃球隊隊長舉例,本科畢業不到半年,做到了主管,如果是獸醫碩士入職,基本就是掛個主管的職位去一線單位體驗三個月就會去技術部或者公司其他崗位平調,然后熟悉各個環節大概流程后做各地公司的經理,也算是一方諸侯了。
動醫這個專業,就業不是問題。
02/ 動醫畢業后能去哪里?
有種看法是,學動物醫學專業后成為真正會看病的獸醫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成為這個行業系統內的一員是大概率事件。
越往上讀就越抽象,越理論,越脫離生產一線,越處于行業的上游。
那么,學動醫的人畢業后都能去哪兒呢?這個問題得分開來講。
專科畢業的:往往都去了養殖場成為了一線獸醫,有的去做了飼料獸藥相關領域做銷售,也有的去了寵物醫院。
本科畢業的:一半考研,一部分人去了生物公司(跑市場,這個剛開始底薪會比較低,有人三年內跳槽3家公司,底薪從2000漲到1.2w)。
除了生物公司,就是養殖場、寵物醫院、事業單位(畜牧局等),少數人會轉行。
若有成為寵物醫生的愿望,你就要聽從自己的安排,當然也要堅持在寵物醫院實習,一直動手,寵物醫院環境相對養殖場要好,但前期工作時間可能會不能保證,一個字:熬。
碩士畢業的:少部分繼續讀博士,多數人會選擇去生物公司(不過大概率是被分配在博士團隊里做實驗),一部分進了事業單位(大學導員、畜牧局等),也有的去了養殖場成為技術骨干,還有的去了疫苗廠、藥廠當經理的(收入方面有差距,混的好的年薪百萬)。
博士畢業的:高校任教或者轉人醫搞研究,這個就比較高端了。
寫在最后:今時不同往日,今天的獸醫不再是背著一個破藥箱子的敲豬伙計,它的社會地位在提高,并且就業選擇也越來越多。
說一句誠懇的話,如果真的熱愛養殖業,這個行業是不會虧待你的,但凡否,就趁早離開,時間成本是大多數人承擔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