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牧原年年賺錢,期間利潤翻了40倍左右。從后來者居上到榮登“豬茅”,圍繞它的爭議從未停歇過,圍觀牧原成長至今日的人,任誰不疑惑:牧原還能當豬王多久?

養豬業之所以待遇冠絕農牧行業,除了豬周期因素外,還得歸功于豬業規模企業眾多,上市豬企數量多于其他農牧行業分支,一邊能在證券市場融資一邊你來我往逐漸抬高了工資水平。
同行都在卷——發展育種,成立原糧貿易公司,推進屠宰產能延伸食品行業……上述這些牧原也都在做,但在豬王這個位置上,它可能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盟友:
1、2022年1月,牧原和雙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2022年4月對外公布:將與中牧股份、中牧南京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2億成立“中牧牧原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并投建南陽生產基地,雙方從甲乙方一舉成為合伙人。
3、2022年7月,牧原與河南農大建立農大牧原畜牧產業聯合研究院,用于提升養豬業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4、2022年7月對外公布,公司與內蒙古聯邦動保藥品有限公司簽署《股東協議》并成立合資公司。
5、2022年12月對外公布,公司擬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并申請在瑞士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6、2023年2月3日對外公布,擬設立子公司河南宛興合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同時與元素驅動(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并成立合資公司。通過依托元素驅動的專業生產技術,大力發展低蛋白日糧技術,推進替代資源研發生產,促進節糧降耗。
資本運作
當下的經濟背景,養殖技術積累重要,資本運作同樣重要,兩者之間也并不沖突。比如2020年中牧股份總營收50億元左右,其中化藥10.13億元,而牧原以一己之力便貢獻了其化藥業務的13%。與其當甲乙方,不如合伙雙贏。
而最新公告披露,牧原和2021年才成立的元素驅動合作,事實上,中國知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和杭州西湖教育基金會都在元素驅動中持有股份,后者還是西湖大學的舉辦方。而早在2019年牧原便和西湖大學有聯系:
2019年、2020年,牧原董事長秦英林曾分2次合計為西湖大學捐贈市值9億元的公司股票,并擔任該校董事會副主席。
牧原的商業版圖越復雜,豬王的位子越穩。它不僅僅是從養殖成本和規模角度可以解讀的“豬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