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桂花魚全鏈技術集成及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山塘鎮召開,來自桂花魚產業的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及協會、商會、企業、養殖戶等代表齊聚一堂,共謀桂花魚產業發展。此次大會由清遠市清新區人民政府、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清遠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大會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多地聯動舉行,旨在以科技和人才助力平臺共建、資源共享。
此次大會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國農業科技工作會議部署,創新探索科技和產業互促雙強的生動實踐,也是貫徹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務實舉措。
大會前,與會者參觀了廣東鱖寶漁業有限公司養殖示范園,觀覽了清新桂花魚文化、種業、產業、商業等元素匯展,品鑒了“清新桂花魚”和“黃山臭鱖魚”新品。會上,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童玉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宗云、清遠市副市長蘇錦丹、清新區委書記劉建俊等領導嘉賓共同啟動了清新桂花魚“數控地熱繁育中心”“漁悅園”“多功能加工集控”等平臺;來自中國水科院、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紛紛為桂花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并舉行了桂花魚“全鏈技術集成”啟動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現場簽約;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黃山臭鱖魚”與“清新桂花魚”兩個產業鏈黨委合作簽約儀式。
鱖魚又叫桂花魚,是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盛名遠播海外。目前,清新已成為廣東桂花魚四大主產區之一,構建起了從“種苗繁育”到“品牌建設”的完整產業鏈,申報了清新桂花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了粵北地區最大的水產品加工廠,引進海大集團、中國水科院珠江所、華南農業大學等“產研教”平臺。
“極品臭鱖魚的標準是蒜瓣肉、潔白色、紋理清、魚眼突、魚鰓紅”,黃山市徽州臭鱖魚產業協會高級顧問楊永生向大家介紹道,“近些年來高端優質桂花魚市場緊俏,而清新桂花魚一直獨占鰲頭,我們與清新繪就了長期合作藍圖”。會上,黃山市徽州臭鱖魚產業協會與清新區漁業加工流通協會簽約結盟,兩家將合作打造清新區分級、宰殺、速凍“前加工”與黃山“后加工”創新合作模式。
清新區委書記劉建俊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大會是匯聚各方智慧、凝聚發展合力的重要平臺,期待各位專家學者在這次大會上能夠坦誠交流、不吝賜教前沿研究成果和寶貴經驗,為桂花魚產業的美好未來出謀劃策;同時,希望廣大企業家們能夠積極尋求合作機會,在技術交流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在產業對接中找到發展的新機遇。相信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清新桂花魚產業一定能打造成為清遠“五大百億+”農業產業,為“百千萬工程”增色添彩。
“全國各地都在探索實踐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廣東省的‘桂花魚’‘麻竹筍’‘連山稻’‘雜糧帶’‘清遠雞’等產業升級發展案例都取得了顯著成功,其中‘全鏈技術集成’的抱團打法起著決定性作用,它讓‘木桶理論’的全部木板進行了集體提升”。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童玉娥建議,廣東省要好好總結和提升這種做法,為全國其他省區提供有益借鑒。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宗云表示,清新桂花魚產業“全鏈技術集成”催發的質量升級和延鏈拓鏈,正是“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希望廣東全省桂花魚產業以今天清遠匯聚的科技、人才、金融、市場等要素為紐帶,抱團結盟、資源互補、共建共享、錯位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將繼續支持精選打造一批具有嶺南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科技代表的“土特產”。
據了解,自2023年底開始,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下屬事業單位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全程以公益服務的形式,采取全鏈設計、主體培育、技術集成、落地打造、品牌塑造的一套“組合拳”,依托清新區漁業加工流通協會、廣東鱖寶漁業有限公司等平臺,以“數控地熱育種”為切入點,啟動了桂花魚產業全鏈板塊設計、技術集成、要素匹配、撮合落地等工作。